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工业文明
关注
Susan STEM
5天前
新时代的麦肯锡:信息工作者在结构文明时代真正的炼丹熔炉 我认为CS人转型的窗口之一:成为真正的信息工作者(以前你还真不是) 工业时代的信息金字塔之巅 并不是我心血来潮要去分析麦肯锡,而是一个需要系统投入的长期研究方向。从现在开始,至少一个月,我会集中精力深度剖析工业时代(恰好从麦肯锡成立的 1920 年代,到 AI 崛起的整整 100 年)这个真正全球化的工业文明阶段中,位于最顶端的信息处理机构。 以麦肯锡为代表,这类全球顶级的管理与战略咨询公司包括 MBB(三巨头: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类专注特定领域的专业咨询公司。同时,我也会分析新兴力量的崛起:Palantir(虽是数据平台,但其政府与企业项目浓厚地带有咨询属性)、QuantumBlack(麦肯锡旗下 AI/数据科学部门)、Bain Advanced Analytics Group(贝恩的数据与 AI 部门)、BCG Gamma(BCG 的数据科学与 AI 咨询部门)。 这些新生力量的出现,本身就印证了一个事实:这是计算机科学(CS)从业者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因为理解这一切背后的技术与系统逻辑,对于 CS 背景的人来说,要比文科和商科背景的人更容易。 工业文明的三层架构 从现代文明的源头看,由于我出生时的中国在人口结构上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对于那些已经在工业化顶层运转了近百年的高端咨询机构来说,要洞察它们的生态逻辑并不容易。但从现代工业文明的三层结构来看,麦肯锡的生态位极为特殊:它并不直接生产商品,而是处于工业体系的高阶结构调度层,相当于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节点”之一. 物质生产层:制造业、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等部门,将物理资源转化为商品和基础设施。 信息与协调层:金融、法律、管理、物流等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本、资源与人力。 结构与决策层:战略咨询、科研决策、政策制定等环节,负责设计和优化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 麦肯锡恰恰位于第三层“结构与决策层”,但它既不是学术机构,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一个商业化的跨行业结构优化中枢。它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点:结构感知——捕捉全球产业、市场、政策信号;结构压缩——将复杂信息压缩成可执行的战略框架;结构调度——指导客户在资本、人力、技术上的资源配置。在工业文明的生态系统中,麦肯锡更像是一个“超级算法服务商”,只不过它运算的对象不是单纯的数据,而是行业和组织的结构路径。 在整个工业生态里,它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清晰可见:对制造业,它提供战略方向(例如供应链全球化还是回流本土化);对金融业,它提供行业洞察和投资策略框架;对政府,它参与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改革和国有企业优化;对科技行业,它帮助新技术找到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路径。它并不直接制造产品,却影响着资源配置的逻辑,因此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这种生态位有几个鲜明特征:跨行业迁移能力——能够将一个行业的结构方案移植到另一行业(如将汽车制造的精益生产逻辑用于医疗运营);低物质依赖性——核心资产是方法论、人才与信任网络,不依赖重资产;高杠杆影响力——员工不到 5 万,却能辐射全球几乎所有大型企业与政府部门。直到今天,麦肯锡依然是私人公司,2023 年营业收入高达 160 亿美元,纯靠“卖信息”为生。它是工业时代最纯粹的信息工作者形态——某种意义上,也是结构文明的早期雏形。几乎是纯手工静态交付,交付物是PDF和PPT。 到底谁才是信息工作者? 信息之神香农早就告诉你了 如果从香农的信息论角度精确区分,前 AI 时代所谓的“信息工作者”其实混淆了两类完全不同的角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与信息内容处理者。香农模型将信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传递信息,即编码、传输、解码的过程,不涉及意义,只保证比特流准确送达,关注信道容量、抗噪性与延迟;二是信息的内容,即信息“说了什么”和“如何使用”的部分,直接关联意义、决策与执行,涉及结构化、解读、压缩、重组与再分发等高阶操作。 码农 在前 AI 时代,IT 从业者与码农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和维护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框架等,实现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展示,优化传输效率与系统稳定性。这类工作属于符号层的搬运与处理,类似“信道工程师”,确保信号不失真地抵达,而大概率不参与信息意义的解读与决策设计。 相反,战略咨询公司等文科、商科为主的办公室团队才是真正处理信息内容的人,他们收集高熵信息(市场、财务、政策、技术趋势),将其压缩并结构化为可执行的战略框架,再转化为决策建议与资源配置方案,属于语义层与结构层的高阶加工,直接影响现实世界的运作路径。 因此,在前 AI 时代,IT 人并非核心的信息工作者,他们掌握的是传输与工具,而信息的“主权”掌握在咨询公司的内容处理者手中。 信道与信息是分开的 工业时代信道与信息之所以长期分离,本质上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组织分工和经济激励,使得这两类职能必须由完全不同的体系来承担。在技术层面,工业时代早中期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内容处理依赖截然不同的能力:信道建设需要电报、电话、卫星、网络、数据库等工程技术,核心是物理与电子工程、通信技术;而信息内容加工依赖经济、法律、管理、战略等领域知识,核心在于人文、商科、社会科学的分析能力。 由于当时的计算机与通信系统无法处理复杂语义或策略,信道只能负责将比特送达,而内容必须由人类专家解读、压缩并转化为决策。组织上,这种差异被泰勒制与流水线式的分工固化下来:工程师与 IT 部门负责工具、基础设施与数据流动,管理层与咨询公司则掌握信息意义的解读与资源调度,形成“信道保证信息可达,信息处理者保证信息可用”的职能分立。 经济上,真正的高价值环节在于“信息如何指导行动”,而非“信息如何送到”,基础设施建成后边际价值迅速下降,而战略决策与结构优化直接影响资本流向与生产布局,回报丰厚,因此咨询公司、智库与管理层位居价值链顶端,信道建设者则长期处于支撑位置。 此外,在 AI 出现之前,计算机在自然语言理解与语义分析上能力有限(这才是重点),无法用同一系统同时完成信息传输与信息理解,信道层的工作可用固定协议标准化,而语义层工作依赖人类推理与跨领域经验,难以形式化,最终形成物理层与语义层的天然分离。 所以,工业时代的信道–信息分离是技术、组织、经济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上物理传输与语义理解差距巨大,组织上分工体系固化,经济上决策端掌握高价值而基础设施端可替代性强。而进入 AI 时代,这一分离被打破——符号处理与语义处理能力开始融合,IT 人可以借助 AI 直接参与信息内容的结构化与决策生成,从单纯的“信道工程师”转型为“协议设计者”和“执行调和者”,从“造管道”升级为“用管道直接调度世界”,这正是 CS 人接管过去由文科商科团队独占的信息内容主权的关键窗口期。 其实你想一下,文科商科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好找工作的? 其实就是系统给我们反馈的一个信号。 过去几十年,文科和商科背景的人之所以在就业市场中占据高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信息内容处理权”——负责结构化、解释、压缩、再分发高熵信息,并据此影响决策和资源配置。而 IT/码农更多是做“信道工程师”,提供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 但近十年,尤其是 AI、大数据、自动化决策系统 的普及,让系统本身具备了自动处理大部分基础性内容工作的能力: 数据的收集、清洗、归档 → 机器自动化 行业信息的归纳和对比分析 → AI 模型可以实时完成 报告生成、PPT 框架 → 模板化、自动化产出 这就直接冲击了文科、商科内容处理者的“低中端环节”,导致岗位需求萎缩。换句话说,系统正在逐步接管他们的“信息结构化”职能。 当然现在轮到低端码农了,我们各有窗口,可以各取所长,利用AI融合。所以不要分什么文科理科的了,不转型都完蛋。 (1/N)
#麦肯锡
#信息工作者
#CS转型
#工业文明
#AI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6个月前
钟睒睒哽咽向员工喊话,我们的钱是干净的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年会上哽咽发言,他表示,我们的钱是干净的,是所有员工一瓶瓶水卖出来的。“2024年之前吃的亏主要是我造成的,因为我受农耕思想影响太严重,认为我个人要低调,要不宣扬,人有善举不一定要他人知道,但这种思想在工业文明的社会中是错的,我们每一次都是最早捐赠最早抵达,大家为什么没有享受到这份荣誉,是因为我的存在拖累了大家。”
#钟睒睒
#农夫山泉
#年会发言
#企业社会责任
#工业文明
#捐赠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