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就业稳定
关注
卫斯理
2周前
我们老家有个美国人开的制造锅碗瓢盆的厂,差不多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引进的,一直存活到现在,差不多有二十多年… 总得来我对这个公司印象还不错,老家也有不少认识的人在这个工厂打工,现在看是老家算稳定的工作,很多人靠这个厂生活,工资过得去,关键还稳定 阿美莉卡人一直喊制造业回归,他们真的愿意或是能干这种事情吗?
#美国制造
#制造业回流
#就业稳定
#外国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1个月前
李克强当总理时就公开表态支持“地摊经济”,结果遭到习近平一帮亲信的抵制和反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反对搞“地摊经济”的李强如今却大张旗鼓宣传,把这件事视为国务院的重大利好政策。这说明中共体制内的政策并不是基于理性或现实考量,而是严重依赖是谁说的,听谁的! 李克强在任总理期间曾多次强调“地摊经济”,甚至把它形容为中国的烟火气,是稳定就业、活跃经济、帮助底层民众自救的重要方式。他当时是在疫情冲击、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提出这套思路的,试图用小成本、低门槛的方式激活基层经济。 然而,当时李克强的“地摊经济”提法很快遭遇习近平系统内部的集体“降温”甚至抵制:各地政府迅速“理解上头精神”,撤摊、查摊、封摊;官媒一边假装支持,一边频频发出“地摊不等于乱象”“不能变成退化”的调子;习近平的人马认为这是李克强“另起炉灶”“争夺话语权”的政治表达。 结果李克强一退场,尤其是在他莫名其妙去世之后,风向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地摊经济被包装成“新业态”“新消费场景”;各地纷纷搞“夜市经济”“城市烟火计划”;政策支持、摊位免租、网红直播带货……全都又“被允许”甚至鼓励起来。
#地摊经济
#李克强
#政策反对
#中共体制
#李强
#国务院
#就业稳定
#疫情影响
#草根经济
#政治讽刺
#中国经济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