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川普祭出制裁,俄羅斯聳聳肩:那又怎樣?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回應:「50天哦——過去說是24小時,還有說100天,我們已經經歷過這些了,制裁-我們能應對。」-你說傲不傲慢? 川普出手第一期援助就是100個億:17套愛國者系統x4億=68億,在加上其他的武器。這些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多是從歐洲各國挪用,然後他們在花錢從美國買新的 - 美國確實沒有花一分錢(當然雷神公司會賺一筆)。 目前出錢的歐洲國家是誰?清楚嗎? 北約秘書長呂特說:德國、瑞典、挪威、丹麥、加拿大、芬蘭還有「我們荷蘭」。 雖然只有7個國家,但是它們的GDP總和是9.9兆元,是俄國的4.8倍!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放手給武器,這7個國家給的軍費就足以支撐整個對俄的戰爭。 然後呂特說:「這只是第一波(的國家)」 所以,戰爭一邊是美國的軍火工業,歐洲的錢袋子,和烏克蘭保家衛國的決心,俄烏戰爭大概西方是不會輸了。 制裁方面,川普認為印度、中共都沒法承受100%的二級關稅,因為這兩國怎麼可能承受「對美貿易」的中斷?所以他們的援助或買俄國石油多半要停,俄羅斯將因此不得不回到談判桌 - 這就是川普的盤算。 如果對手是一個正常國家,這個盤算就是成立的。 但是對手是俄國和中共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能夠執政下去」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經濟或貧困,對於專制政權,強硬才是保持政權最有效的手段。 川普認為可以用經濟的手段逼專制者屈服,這是一個完全沒有驗證過的假設。如果說普京原來有50%的可能,但中共那邊絕對是0%,現在中共蹲在普京背後,普京就變了,變得像川普說的那樣「不認識了」。 長話短說,我認為俄烏戰爭目前沒法善解,一定要大打出手,打到俄中兩國精疲力盡,遍地狼藉,無力再戰,才可能停下來,這也包括我說的俄烏戰爭背後的「歐中大戰」。 這裡對美國人好的是美國看似參與了,但是並沒有捲進去,反而成了「坐山觀虎鬥」的那位,還能賺不少錢,甚至因此大規模激活國防工業,來補齊中東和台海的戰備需求,這是川普戰略規劃出來的功勞。 在所有這個過程中,我看到的一個潛在的正面因素是:中共可能因這一輪的損耗而大幅削弱管治能力,而引發中國的內變。 我們今天的世界真的是充滿了變數 ,我們拭目以待吧。
矢板明夫
5个月前
今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新聞,就是在美國白宮,川普總統、萬斯副總統,以及烏克蘭的澤倫斯基總統,三個男人吵架這件事。很多人感到悲觀,認為俄烏戰爭的停戰計劃因為這場爭吵已經泡湯了。看了很多評論。有一些人批評川普過於霸道、傲慢無禮;也有一些人批評澤倫斯基不知感恩、激怒了不該激怒的人。不過我認為,這場爭吵更像是一場表演。俄烏戰爭在不久的將來停戰,可能性仍然很大。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今天三個人為什麼吵架?本來大家談的很不錯,但是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萬斯突然發難,開始批評澤倫斯基的態度不好、沒有說過感謝。澤倫斯基立刻反駁,還說「你的聲音太大」。川普插話說「萬斯的聲音並不大」。於是,三個人就開始爭吵了。大家有沒有覺得,他們吵起來的理由太幼稚了,簡直像小學生吵架。 我認為,他們三個其實是「為了吵架而吵架」。因為川普和澤倫斯基想要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川普希望「俄烏戰爭早日結束」,所以,他為了讓普丁坐上談判桌,必須開出很多讓普丁沒有辦法拒絕的條件。今天,他大聲訓斥澤倫斯基,其實是表演給普丁看的。他想讓普丁知道,美國和烏克蘭並不是一伙的,甚至已經鬧翻了,「讓我當中間人,是不會讓俄羅斯吃虧的」。 而澤倫斯基想要的是「勝利」,而不是停戰。但川普想停戰,他也沒有辦法。在領土和戰爭賠償問題上,不得不做出很多的讓步。但如果他輕易就讓步的話,回國很難交代。畢竟,因為這場戰爭已經付出了太多的烏克蘭國民,都渴望能夠完全戰勝俄羅斯。所以,澤倫斯基今天嗆聲美國的正副總統,是表演給自己的國民看的。他想告訴大家「我已經盡力了」。 所以我認為,今天在媒體面前的三人吵架,應該僅僅是一個小插曲。過一段時間,澤倫斯基還是會回頭把合約簽下來的。同時,俄羅斯應該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川普上任半年之內,俄烏戰爭應該會在美國的主導下停戰。 明天(3/2)台北時間晚上八點,我將在我的新頻道「矢板明夫NewTalk」直播,分析俄烏戰爭的前景,以及對台灣的影響。歡迎大家上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