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氏

大萧条,土豆可保命?看1929年的美国食谱 1929年大萧条期间,美国食品也滞销。 面粉、肉类售价下跌一半,销量仍然下滑百分之20,反而土豆罐头逆势上涨。 后来,经济学者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土豆效应” 意思很简单,“穷了,大餐吃不起,土豆罐头量大管饱,还可以长期储存” 美国民众因为经济拮据,把每天牛排改成了顿顿土豆罐头,确实养活了大家。 在田纳西州普通的日杂店里,土豆价格为5美分/磅,主妇们有时候抢不到货。 在1930年,亨氏罐头公司出品的“土豆罐头家庭装”,就达到100万罐的出货量,比大萧条前增长了3倍。 亨氏公司眼光炯炯,股灾后不久就锚定了未来生产策略。 品牌经理认为,股灾的负面影响太大,失业率高涨,很快,部分家庭就会揭不开锅。 于是,该公司制定了“平价+刚需+实用”的口号。 土豆是廉价食材,要体现量大管饱的特点,亨氏公司迅速修改土豆罐头包装,把从前的150克装小不点,升级为500克家庭土豆套餐。 拮据的家庭主妇发现,亨氏土豆罐头容量增长了3倍,售价却只涨了15美分,于是纷纷大量囤积。 亨氏公司花重金建设销售网,在各个社区宣传怎么做好土豆餐。 比如,如何用土豆罐头搭配少量面粉做饼,怎么样用土豆罐头炖豆角更美味。 没多久,部分偏远地区开始拿亨氏罐头代替货币,用土豆罐头和邻居换鸡蛋,土豆罐头换玉米,成了硬通货。 老百姓之所以垂青土豆罐头,是因为真的很便宜,卖这么便宜,亨氏公司不怕赔本吗? 其实在20年代,美国已经相当现代化了,流水线生产,批量采购,集中罐装这些今天耳熟能详的生产术语,当年就在亨氏的工厂里成熟起来。 亨氏公司几乎把中西部地区的土豆全包圆了,和土豆农场签订了长期协议。 因为大萧条销路不好,农场主巴不得有金主给份低保合同。 这样亨氏公司拿下了比市场低百分之60价格的新鲜土豆,而自动化流水线,又让土豆罐头生产效率升四成,人工成本跌1/4。 廉价的500克亨氏土豆罐头才25美分,可公司还赚百分之8利润,主要是销售量太惊人啊! 大萧条来势汹汹,亨氏土豆罐头却做到了“平价不低质,走量也盈利” 可天天吃土豆,人还不吃出毛病吗? 要知道,土豆是非常有营养的主粮和配菜,土豆再配合点牛奶,几乎满足了普通人所需的营养。 土豆里包含碳水(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西方多次饥荒,都靠土豆保命呢。 可为啥民众不买新鲜土豆,反而选择土豆罐头? 其实,经过批量处理的土豆罐头,保存更持久,大萧条时,冰箱还不是标配,新鲜土豆如果没有存储条件,很容易发芽,经济形势恶化,导致许多人对未来没有确定感,对局势的恐慌导致会囤积廉价耐储存的物资。 在大萧条期间走红的不止土豆罐头,还有番茄罐头,豌豆罐头,吃不起肉,那素罐头也是很美味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