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产品自传播
关注
Y11
1天前
对于AI初创公司产品而言,设计产品自传播,是当下提升用户增长效率的重要路径。 传统的付费广告、SEO/SEM、ASO、地推等方式,在获客成本日益高昂的今天,ROI往往不尽如人意。 不过,这些手段对于品牌建设仍有价值,是拉新过程中必要的补充。而我更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另一种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产品自传播。 要做好自传播,我们可以参考乔纳·伯杰在《疯传》中提出的“STEPPS原则”,但前提是产品本身必须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病毒传播是在优质产品基础上,通过巧妙的设计让用户自然分享。 社交货币:让用户愿意“晒”出来 社交货币,简单说就是用户乐于向他人炫耀的“资本”。 比如游戏中的段位、排名,支付宝的年度账单“超过全国XX%人”,QQ音乐的“年度听歌量打败XX%用户”。 这些设计让用户产生“我很厉害”的感觉,从而主动分享,甚至引发朋友圈的共鸣和模仿。游戏的本质就是让玩家通过获取更优越的社交货币而乐此不疲,这正是社交货币的强大之处。 诱因:让用户“想起”并“安利” 诱因就像提醒用户的“抓手”,让他们在特定场景下自然想到你的产品并分享。 比如提到支付想到微信/支付宝,提到种草想到小红书。但品牌的长期影响力是诱因的基础,只有当用户认可产品价值后,才会自发传播。 在电商领域,“双十一”“618”等节点,或是拼多多的“抢红包”、音乐APP的“歌词海报”,都是通过场景设计触发用户分享欲的例子。 情绪:用情感“点燃”分享欲 情绪是触发分享的强驱动力。 根据情绪四象限,高唤醒的积极情绪(如疫情期间丁香医生的实时疫情动态)最易引发传播; 高唤醒的消极情绪(如负面事件)需谨慎,可转化为积极行动(如为湖北募捐);低唤醒的积极情绪适合垂直领域;低唤醒的消极情绪则应避免。核心是让用户的情感被触动,从而产生“想告诉别人”的冲动。 公共性:利用从众心理“带动”传播 公共性源于人的从众心理,当分享行为可见时,更容易引发他人效仿。 比如网购时的销量、评价,或是同一时段的刷屏文案,都能强化用户的“大家都在用”的认知。 微信早期通过“高端人士使用”的示范效应,带动大众使用,这就是权威从众的力量。设计时可结合社会认同,如冷启动时撬动KOL,或制造错峰传播以保持新鲜感。 实用性:双向奖励“驱动”分享 实用性即分享的奖励机制,如拉新返现、送存储空间等。 但奖励需与产品核心价值结合,让双方都能获得实际好处。比如百度网盘拉新送空间,双十一“叠猫猫”拉新用户提升战队战力,既激发分享欲,又强化了产品功能的价值。 故事:用故事“感染”而非“说教” 人们对故事的记忆远胜于广告。 《啥是佩奇》通过一个朴实的故事,让电影和品牌深入人心。讲好故事可遵循“悬念-行动-认知升级”“目标-阻碍-努力-结局”“目标-意外-转弯-结局”等公式,将产品信息自然融入情节,让用户在讨论故事时记住你的品牌。 自传播的关键细节 1. 自传播能力公式:有效载荷(用户每次发多少邀请)×转化率(收到邀请后多少人行动)×频率(邀请频率),三者需同时优化。 2. 挖掘网络效应:让用户意识到“用的人越多,体验越好”,如社交、协作工具,通过拼团、社群等功能强化这一点。 3. 自然嵌入分享入口:如网易邮箱大师的邮件签名、网易云音乐的歌词海报,入口要简约,避免用户反感。 4. 双向激励与高频触达:奖励要吸引双方,入口放在用户高频访问的页面(如个人页、活动页),让分享成为自然行为。 注意事项 自传播需控制成本,估算获客成本与用户价值的比例(建议低于用户平均价值的一半),避免“烧钱换增长”的风险。同时,坚决杜绝“黑暗模式”(如强制分享、诱导下载),短期数据美化可能毁掉产品口碑。 说到底,自传播的核心是“用户愿意分享”。这需要产品从价值出发,用社交货币激发炫耀欲,用场景设计触发分享念,用情感共鸣点燃传播力,最终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传播者”。当产品本身足够好,再加上巧妙的自传播设计,增长便会水到渠成。
#AI初创公司
#产品自传播
#用户增长
#社交货币
#情绪驱动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