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Eric | Day Trader
2天前
快速浏览了这篇论文,其结论和我看过的神经科学/脑科学研究基本一致。我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无聊 → 寻求刺激 → 打开短视频 压力 → 寻求快速解压 → 打开短视频 情绪痛苦 → 寻求逃避 → 打开短视频 使用短视频 → 奖励系统高度激活 每次滑动都提供“瞬间愉悦小剂量。 长此以往,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情绪过载 → 看短视频逃避 → 前额叶控制力下降 → 更易冲动使用 → 情绪更难调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个月前
看到很多人深度使用AI拥抱AI。这带来一个最深刻的问题: 当人类与LLM长期共生,人类的自修改是否会受到LLM的”塑造”? 例如: •如果一个人长期使用LLM做决策,其大脑可能神经可塑性地适应”总是有AI帮助” •一旦离开LLM,人类可能感到认知能力受损(类似截肢患者的幻肢痛) •这是一种赛博格式的自修改:人类逐渐成为”人类-LLM混合体”的生物部分
阿橡
2个月前
人工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相当于衰老 1.6 年
环球网-环球时报
3个月前
美媒:长篇阅读能力或将只属于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