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23:05:19
中共国今天的困境,本质上是“人的困境”。 一群在改开期间出生成长的人,一群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国家经济基础的打工人,一群已经适应了现代工业国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准现代社会居民,正面临要被这个国家的特权阶层强行拉回前现代生活方式中去的困境。 若不能及时醒悟,做点什么,这些人就会失去现有的生活 。 但即使没能及时醒悟,这些人也会“做点什么”,这些人会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下盲目挣扎,会一直试图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中去。 失业的人会一直试图找工作,而不是“到农村去”,去成为一个能助习近平维持红色中国的传统农民,成为一个没有介绍信就离不开户籍所在村镇的红色奴隶,一个对外部世界的新闻、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会毫不关心的人。 越是因中共的宣传洗脑看不明大势大局的人,越是头脑僵化的人,反而就越无法跳出改开四十年期间形成的思维定势,为符合中共中央的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 这些中共的“基本盘”因此会成为中共重启红色中国的最大障碍。 也会成为不论哪个政治派别,只要向他们许诺“能恢复改开时期生活水准”,就能争取到其支持的待用棋子。 在中央与地方的争斗中,在财政危机、资源争夺的关键时刻,各方都需要争取的人口基础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十年改开在人口基础中形成的思维惯性,既有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大部分中共国人,尤其是跟着中共走的那些人,都极为缺乏创新能力,因此他们只能路径依赖。 改开时代的人生经验将成为他们唯一的“参照”。从伤害链系统的底层走向产业链,牵住产业链伸来的橄榄枝爬出极度匮乏的泥沼,这样的经验是他们唯一懂得的经验,因此,“重走改开路”,将是未来中共帝国走向崩解,各方势力“争取群众”时,唯一能说服他们,让他们心动追随的话术。 甚至不论使用这话术的政治派别内心是怎么想的。 因此,在不久后的将来,甚至在当下,在中共内部政争如火如荼之际,“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都会是最具吸引力的口号,是任何争权者需要高高打起的旗帜。 这是我们独派需要看清的。 我们不是只满足于在网上空喊口号的理论家,我们是行动者,我们是竞争者,我们是将用自身的实干倒逼其他竞争者“抬高逼格”的建设者。 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民族建构”。 不能满足于把独派的建国理念,限定为一个个传统民族国家的建构。 虽然“民族发明”也是重要的,但现代国家首先是法律概念,是政治建构,而不是文化建构、地理建构和血缘建构。 尤其在中华沦陷区这样的政治现状下,在党文化、大一统观念通过多年洗脑已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明晰独派的建国理念——是为现有的经济基础,为现在活着的这些打工人,构建符合其需求的政治秩序。 是打造现代国家,而不是打造民族国家。 是接纳一切愿意宣誓效忠我国宪法的人成为我国公民,而不是以血缘、籍贯、语言能力为能否成为公民的衡量标准。 上海共和国的公民,一定要是“上海人”吗?不一定,欧洲人、美国人,愿意来的都可以来。 从现实政治的角度出发,我们能想象,未来的上海共和国需要和周边哪些邻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日本、韩国、台湾、江浙,都必须是我们的友好邻邦,欧美的支持更绝不可少。 为此我们显然需要承认多重国籍。 让任何一个已经取得欧美国籍的上海独立支持者,任何一个同时也在争取其他地区或民族独立的上海独立支持者,能永远是我们的一分子,永远和我们并肩作战。 也让所有现居海外已获得现居国国籍的上海人成为我们潜在的支持者。 因为我们是一群试图“解决人的困境”的人,而让上海独立建国,是我们在尝试解决人的困境时,拿出的可行方案。 真正的独派,真心想让自己关心牵挂的族群,想让自己关注的地区获得自由的人,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永远是“国人的困境”,是如何才能让我国民众摆脱现在的困境,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为我国民众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环境。 因为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独派的理想才有落地实现的可能。 我们需要争取上海民众的支持。 我们需要争取的不仅是海外上海人,还有在地的上海人。我们还需要把现在仍跟着中共走的那些“基本盘”视为我们将争取的对象,去为所有潜在的支持者设计建国方案,一个对他们有吸引力的,能助他们摆脱当前困境的方案。 上海独立,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方夜谭。 但如果连上海都不能独立,如果连仅在上海这一隅之地建构起一份能平稳持续运转的现代国家政治秩序都是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在整个中华沦陷区建构起那样的秩序就更让人无法想象。 在中华沦陷区,“人的困境”正越来越凸显。 但不论在海外还是墙内,正聚焦于这些人的困境的思考者和行动者还是太少。 不论在统派中还是在独派中,从为现存经济基础设计适配政治秩序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的人,还是太少! 在沦陷区即将改朝换代的时刻,在历史正向人类发出试卷的时刻,执笔答题者的稀少,将是致命的。
2025-05-01 08: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