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04:10:56
在当代中国历史上确定赵紫阳位置的两项政治行动都未有得到足够研究。一项是 他的政治改革,这一改革甚至在二十年之后仍然还是有关中国政治转型的官方政策的顶峰。另一项是他在 1989 年的政治决定,主张用民主与法治来平息社会震荡,拒绝用军事镇压来对付学生。这一决定使他付出了近十六年失去人身自由的代价。第三波以来全球民主转 型的经历表明,政治精英之间的互动对于这样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像赵紫阳那样的体制内领袖们与社会力量之间形成合作,则他们所选择的温和路线能够极大地推动威权主义制度的和平变革。因此,赵紫阳改革经验的政治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对其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下列问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中国领导层会有动因 推行政治改革?什么样的政治改革可能在中国兴起并跟这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特征相适应?包括赵紫阳在内的此前的改革家们给当今中国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这些遗产对于中国尚未完成的转型意味着什么?中国真的有一条与当今压制性的“市场列宁主义”和腐败的 “国家资本主义”不同的政治道路可走吗?赵紫阳的遗产是不是为中国的过去和未来指明了这样一条政治道路呢?对于那些熟悉中国改革年代以来的政治发展的人们来说,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和中国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吴国光《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赵紫阳与中国政治的未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