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领导者

Rainman
7小时前
洗澡的时候想到的: 《为什么要去大公司:见识决定上限》 (Rainman 口述版) 我原本打算在工作四周年那天写一篇长文,回顾自己这四年在软件工程这条路上学到的东西。 但大纲还没列、资料还没翻,事情又多,所以一直拖着。 直到今天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一件很核心的事—— 为什么我当初一定要去大公司?为什么要去尽可能高、尽可能大的地方? 不是为了光环,也不是为了简历。 真正的底层原因只有一个: 见识会决定一个人的上限。 我的起点:一张从重庆飞到上海的机票 我第一家实习是戴尔 EMC,在上海。 我当时从重庆买了张机票就飞过去,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 但就是在那里,我人生第一次看到“真正厉害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见过最强的老板:风度、气质、领导力的“三位一体” 那位老板负责整个 VxRail 项目,级别很高,但并不端着。 他不会亲自招人,但每个实习生第一天都要到他那儿报到。 他会亲自请你在楼下吃个饭,聊聊项目、聊聊你的兴趣。 我到现在都记得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穿着得体,但不浮夸 工程师的风范,但不刻意 谦逊、自信、自然 气质干净、从容 英文毫不费力 说话不疾不徐 处理事情轻松、稳定 像是随时能 hold 住全局的人 你一看就知道: 这就是常春藤读出来的人,这就是顶级公司里真正的领导者。 他身上那种“见过世界”的质感,就是你在任何培训班、任何草台班子里绝对见不到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原来一个人最顶级的状态,是这样子的。 锚定上限:从那之后,我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后来换了很多老板,也换了很多公司。 有人聪明、有人成熟、有人勤奋,但再也没有见过像他这样“全维度满分”的人。 他给我定了一个锚点: 身材外形得体 风度气质自然 领导力稳定 英文过硬 对世界的理解透彻 强者的底气 + 谦逊的态度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上限”。 从那以后我很清楚一件事: 我要成为这样的人。 不只是技术好,而是整体的“人”的状态要强。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整理自己、提升自己。 不是虚荣,是—— 你见过什么,你就会渴望成为那样的人。 大公司真正意义:不是平台,而是“看到顶级人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去大公司是为了: 薪水更高 履历更好看 资源更多 这些都对,但都不是本质。 真正的意义是: 你能看到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你见过的“顶”,会成为你余生的参照系。 有些团队永远给不出这种参照。 你身边是什么人,你就会把天花板看成屋顶。 但你只要看过一次真正的顶级强者—— 你的“自我标准”就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