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乐

习近平5月在洛阳白马寺的时候就已经钦定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方丈释印乐(即将接任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调任中国第一名刹少林寺,随后郑州和登封联合成立少林寺管理处,先行接管寺庙运营权,为释印乐的上任扫清障碍,而释永信最终没能成功逃离中国—“先收权、后换人”的步骤,显示出习近平对少林寺问题的定性已超越个人层面,上升至制度重构的高度,那么为什么选他? 释印乐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和尚,而是典型的制度选拔路径里成长出来的“政僧”,无论是宗教政策与行政管理,两边都吃得开:1982年剃度,1986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即被安排进河南省佛教协会,长期担任副秘书长、副会长,甚至进入全国政协、全国佛教协会;2003年被委派接管洛阳白马寺,2005年正式升座成为方丈,一干就是20年。 终于在59岁经少林寺两序大众(两序大众是寺院“政教合一”管理模式的缩影——东序管“事”,西序管“教”,共同构成僧团的运作中枢。这一制度既保留了佛教的平等精神(僧众皆为佛陀弟子),又通过有序分工确保寺院功能的高效实现,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的智慧体现。源于唐代禅宗寺院的“百丈清规”,以方位象征不同职能,“大众”指两序中担任具体职务的僧众群体,是寺院的“管理层”与“执行层”,首座需精通佛法,监寺需擅长管理。未任职的普通僧人则称为“清众”,不列入两序)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他是体制认可、政教体系高度信任的人。他不像释永信*那样张扬、善炒作,也不像少林十八铜人那样耍拳头。他代表的是:讲组织、讲秩序、讲政治安全。你要说释永信不牛,那是不公;你要说他没问题,那是天真。从2015年开始,他就多次被实名举报,涉及财务、女性、海外资金转移。虽然每次都化险为夷,但这十年,他始终像在刀尖上跳舞。至于为什么要从白马寺空降一个方丈过来?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信任少林内部任何人。 少林内部盘根错节,释永信一手打造的商业化少林寺已经成为一张灰色利益网谁从里面升上来,都是旧人治旧庙。想要切断旧的权力链条,只能空降一位体制代表人物,重新做人事清洗和财政重构。而印乐就是这个角色。他没有少林包袱,自然是切断少林旧有权力链条的理想人选。释印乐的上任彰显中共开始倾向于培养“政治上可靠、宗教上有造诣”的僧侣,来实现整个管理目标,而非直接的行政干预。这种“间接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宗教管理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