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自由

朱韵和
4小时前
农民是一种身份,不准进城谋生,不准在城里找工作,不准在城市长期居住, 他们要想到城市走走看看,唯一的合法理由就是走亲访友。农民中也有极少数的人 进城找了工作,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主要是两条路,或者参军,退伍时侥幸 碰上了企业招工,或者自己的母亲在乡下,可父亲却是城镇职工,父亲退 休后顶了 职。除此之外,农民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份,难于登火星。 农民不能在城市生活,只能以走亲访友的名义在城市短暂停留,这不是文革期 间的创新,文革以前就这样了。这种身份歧视是野蛮的,更与执政者标榜的理念南 辕北撤。但文革前的中国农民,虽然也无法摆脱自己低贱的身份,他们偶尔想以探 亲的名义去城里走走时,却好歹不算太难。他们动了这个念头,只需选择农闲季节 ,跟生产队请个假,就能成行了。可文革期间的农民,他们想办成这种事儿,除了 请假之外,还得上生产大队去开证明,他们只有怀揣这种证明,才能坐上车,住上 旅店,才能在自己亲戚家安心住下。我不否认文革期间,中国农民也过了一段逍遥 日子,这期间的农民,可能不仅能随便进城探亲,还能参与城里的造反,浩浩荡荡 的进城喊口号刷标语。但这段时间非常短,也就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到19 67年上半年止。过了这段时间,农民就仍是农民,进城得开证明。我有次去舅舅 家玩,就看过他收藏的一张1968年去看望我母亲的证明。这种张由他所在的生 产大队开具的证明上,写有舅舅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生产队、出身、政治面 貌,出行目的地,出行原因,出行时间等。一群中国农民,只有怀揣一纸这样的证 明,才能离开自己的家门,才能外出看望自己的亲人,你还说他们在这个国家当了 家做了主,胡扯罢。我还要说的是,文革修宪时,干脆把迁徒自由这一条也给取消 了。 文革期间,农民没多少自由,他们的民生总有所改善吧?也没有任何改善。文 革十年,给农民整体性减过税吗?没这回事儿;取消过农业税吗?更是天方夜谭; 给农民发过什么补贴吗?做你的美梦去吧。相反,在经历过50年代末的饥荒,6 6年前短暂的一两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一进入文革时期,当权者又加紧了对农民的 搜刮,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业实物税的征收,在“备战备荒”的借口下,几乎逼近 了农民养家糊口的极限。整个文革期间,中国农民不但贫穷,而且总体而言处在半 饥半饱的状态。 ---文革的中国照样等级森严               姜 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