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

Y11
16小时前
近日,创投圈传来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曾被视为AI医疗领域明星企业的Forward Health突然宣布停止运营,关闭所有诊所并取消预约,其移动应用也将停止服务。 这家成立于2016年、巅峰时期估值达10亿美元的独角兽,最终以倒闭收场,成为又一个在资本寒冬中陨落的案例。 Forward的故事始于创始人Adrian Aoun的一次亲身经历。2008年,他创立的自然语言处理公司被谷歌收购,之后他在谷歌参与创建AI部门。 2013年,因照顾患有心脏病的兄弟频繁往返医院,他目睹了传统医疗系统的低效,萌生了用技术重构医疗的想法。2016年,他带着谷歌研究员、Uber工程师等硅谷精英创立Forward,目标是打造"从头开始的医疗系统"。 公司初期推出149美元/月的订阅服务,提供AI辅助的初级医疗诊断,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建立了19个诊所,一度吸引软银等顶级机构投资,2021年D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美元。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持续扩大。 Forward的核心产品CarePod——一款售价超百万美元的自助医疗终端,本被视为公司的救命稻草,却成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Aoun将其比作"医疗领域的Apple Store",但实际运营中,设备故障频发、服务体验差、成本高昂等问题凸显。 前员工透露,Forward在2022年已裁员5%,2023年停止开设新诊所,甚至拒绝支付基因检测等服务费用。最终,烧光E轮1亿美元后,公司资金链断裂,200名员工失业,宣告倒闭。 Forward的陨落并非孤例。 2024年,全球掀起"独角兽倒闭潮":估值33亿美元的德国eVTOL公司Lilium、市值80亿美元的美国造车公司Fisker相继破产;国内柔宇科技、花加等明星独角兽也因融资断裂、产品落地困难等问题倒下。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球已有400多家独角兽未能完成新一轮融资,2023年融资额仅为2021年高峰时的25%。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朴素却关键的商业逻辑:当市场狂热褪去,高估值若缺乏真实的现金流支撑,终将回归理性。正如"独角兽概念发明人"Aileen Lee所言:"过早成为独角兽可能是诅咒",93%的独角兽目前只是"纸面财富",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在二级市场无法兑现时,便会破灭。对于创业者而言,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能否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Forward的教训警示着整个科技行业: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