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自动化失业
关注
indigo
11小时前
高质量就业岗位正在“净减少”,白领中产的经济基础被侵蚀。来自《经济学季刊》的一篇论文「New Frontiers: The Origins and Content of New Work, 1940 – 2018」用长达近 80 年的数据证明,不能再理所当然地认为技术总能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工作来弥补它所摧毁的岗位,自 1980 年代以来,这种良性循环已经被打破👀 1. 1940 - 1980 年代:技术互补与中产岗位的扩张 此时的技术主要扮演“互补品”的角色。它摧毁了旧的体力工作,但创造了更多新的脑力工作,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核心岗位(如文职、销售和管理岗),从而促进了就业增长。早期自动化让人们从一线劳动场所退居到办公室; 2. 1980 - 2018 年代:技术替代与新工作创造的放缓 在这个阶段,技术越来越多地扮演“替代品”的角色。最关键的发现是,创造新工作的速度显著放缓了。新出现的工作岗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端是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高薪工作(如软件工程师),另一端则是难以被自动化的低薪体力服务业工作(如家政、餐饮服务); 中等技能、中等收入的“好工作”的增长则陷入停滞。 3. 现在(我自己的补充):岗位大规模重塑,可重复性工作急剧减少,AI 成为主要技术转型力量!失业潮势不可挡,自动化社会容纳不了那么多需要工作的人 。。。 那么新的工作在哪里?自动化正在取代“可重复的、有固定规则的”中层工作 —— 未来更具韧性的技能和行业,都围绕着机器难以胜任的核心人类特质:创造力、同理心和适应性。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领域: 1. “人与人”交互的行业(同理心与社交智能):AI 难以复制真正的情感连接、信任建立和复杂的社交互动; 2. “人与机器”协作的行业(创造力与复杂问题解决):与其和AI 竞争,不如成为能够驾驭 AI 的人。这些角色利用 AI 作为工具来放大自己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3. “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行业(适应性与灵巧操作):机器人技术虽然在进步,但在复杂、多变和非结构化的物理环境中,人类的灵活性和现场判断力依然无可替代。 但现实是,虽然大家都想当“水管工”,但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水管工”🤔
#技术替代
#就业两极分化
#AI
#中产岗位减少
#自动化失业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