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网络跟踪
关注
宝玉
19小时前
转译:也许你并没有真正尝试——能干的人,也会选择性地无能为力 作者:Cate Hall 转译:也许你并没有真正尝试——能干的人,也会选择性地无能为力 作者:Cate Hall 五年前的假期里,有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我身上:我去了戒毒康复中心,并且遭遇了一名网络跟踪者。这两件事并非完全没有关联。那个跟踪我的人来自印度,他是在我玩扑克牌时开始关注我的。他逐渐认定我们之间存在某种亲密关系,并坚信我的每条推特都是专门发给他的暗号。当我连续两个月停止发推后,他确信我一定出事了,于是找到我的邮箱和电话号码,开始疯狂给我发消息,逼问我的下落。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时,情况已经失控了。我明确地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回应他。我开始不断拉黑他的账号,但他总能换个号码、注册新账号或用其他方法找到我。他每天给我发几十条消息,从威胁到哀求都有。半年后,他甚至找到了我的公司申请职位,我由此得知了他的真实姓名,试图通过他的一位旧友来寻求帮助。然而,那位朋友却因为害怕惹祸上身而拒绝帮忙。我感觉自己束手无策,只好寄希望于他迟早会放弃。 但他从未放弃。数年过去了,我从未回复过他,他却每天依旧给我发数条消息。这些消息越来越恐怖,越来越色情,甚至威胁称会来伯克利伤害我。去年11月,情况终于到了极点:短短几天内,他向我发来了他刚办好的护照和签证申请的照片,并宣称即将前往美国。同时,他通过伪装我的电话号码向我哥哥勒索了一笔钱,声称绑架了我。 「受够了!」我愤怒地想,我决定立刻行动起来。但事实上,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蜷缩成一团哭泣,朋友们劝我报警,我却绝望地认为,自己在美国,他在印度,报警根本没用。 可我的丈夫并不这样想。他坚持认为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并请求我允许他代我处理此事。他迅速联系了FBI和美国驻印度领事馆,并在他朋友Govind的帮助下(Govind在印度有亲戚),成功联系到当地警方。短短几个月后,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那个跟踪者再也无法踏上美国的土地。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丈夫采取的策略并不特别新颖。他所用的方法,和我帮别人处理类似问题时能想到的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非得另一个人介入,我才明白自己并没有真正尝试过? 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当跟踪者进入我生活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孤独、迷茫又穷困潦倒。当时我采用的唯一应对办法,就是忽略并寄希望于他自己放弃,这似乎是当时我唯一有能力做的事。但问题在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从那时起就被固定住了。后来,我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我的能力也增强了,可我从未重新评估过当时的做法是否正确。 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 人并非简单地高能或低能,而是选择性地拥有行动力(selectively agentic)。 假设我们把生活分成三大领域:工作、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所有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关系(身体健康、自我探索、情绪成长等等)。事实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至少一个领域,仍然停留在早年未成熟的阶段。在那个领域,我们面对问题时就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幼稚和无助,而事实上我们早已成年。 在我所处的圈子里,有许多工作领域的高成就者。他们在科学、技术和政策领域不断创新,改变世界。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却没有将同样的聪明才智应用到内心的成长和人际关系中。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成功推出新产品,却抱怨在约会软件上找不到有趣的人。 默认情况下,我们面对一个曾经失败过的问题时,总是停留在最初尝试并失败的那种无助状态。 比如,假设你20岁时曾尝试过心理治疗,但并未有效缓解焦虑。你逐渐认定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接受焦虑就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但现在,你可能已经32岁了,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技术主管。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你总能竭尽全力,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学习。可对待自己的焦虑问题时,你却不再尝试了。 你可能从没认真想过自己是否能: - 仔细检查自己的营养和睡眠状况; - 了解各种补剂或药物; - 投资改善自己的休息与恢复; - 问问朋友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最优秀的治疗师或教练; - 研究一些专为你这样的人开发的新疗法。 你没做这些事,只是忍受,或者用最初学到的需要极大意志力的方法来抵抗焦虑。这种挣扎让你觉得自己很努力。然而感受到辛苦,并不意味着你真正尝试过了。 这让我想起了亚历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的一个相关概念:“感知失真”(faulty sensory appreciation)。长久习惯的身体紧张会扭曲你的感官,让你误以为僵硬的姿势才是“良好的体态”。同理,那些选择性无能的人可能也有感知失真的情况。比如你觉得人际关系总是困难重重,需要不断付出意志力,这种辛苦甚至成了你努力的证明。然而,不断地挣扎可能只是说明你的生活结构存在问题。 我建议你假设,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存在某个领域,你不自觉地被冻结在了过去的某个状态。这非常值得你仔细排查。仔细审视一下工作、与他人关系和自我关系这三个方面,找出你面对的最大问题。有时候,它可能看起来并不像个具体问题,而只是一种悲伤或愤怒,比如没人理解的悲伤,或工作缺乏意义的挫败感。 找到它们后,问问自己:“我真的已经尽了全力、用尽了所有资源去想办法了吗?如果换成朋友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能否给出更好的建议?我如何确定自己是真的尝试过了?” 注:作者的新书《You Can Just Do Things》即将出版。 --- 来源: 五年前的假期里,有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我身上:我去了戒毒康复中心,并且遭遇了一名网络跟踪者。这两件事并非完全没有关联。那个跟踪我的人来自印度,他是在我玩扑克牌时开始关注我的。他逐渐认定我们之间存在某种亲密关系,并坚信我的每条推特都是专门发给他的暗号。当我连续两个月停止发推后,他确信我一定出事了,于是找到我的邮箱和电话号码,开始疯狂给我发消息,逼问我的下落。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时,情况已经失控了。我明确地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回应他。我开始不断拉黑他的账号,但他总能换个号码、注册新账号或用其他方法找到我。他每天给我发几十条消息,从威胁到哀求都有。半年后,他甚至找到了我的公司申请职位,我由此得知了他的真实姓名,试图通过他的一位旧友来寻求帮助。然而,那位朋友却因为害怕惹祸上身而拒绝帮忙。我感觉自己束手无策,只好寄希望于他迟早会放弃。 但他从未放弃。数年过去了,我从未回复过他,他却每天依旧给我发数条消息。这些消息越来越恐怖,越来越色情,甚至威胁称会来伯克利伤害我。去年11月,情况终于到了极点:短短几天内,他向我发来了他刚办好的护照和签证申请的照片,并宣称即将前往美国。同时,他通过伪装我的电话号码向我哥哥勒索了一笔钱,声称绑架了我。 「受够了!」我愤怒地想,我决定立刻行动起来。但事实上,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蜷缩成一团哭泣,朋友们劝我报警,我却绝望地认为,自己在美国,他在印度,报警根本没用。 可我的丈夫并不这样想。他坚持认为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并请求我允许他代我处理此事。他迅速联系了FBI和美国驻印度领事馆,并在他朋友Govind的帮助下(Govind在印度有亲戚),成功联系到当地警方。短短几个月后,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那个跟踪者再也无法踏上美国的土地。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丈夫采取的策略并不特别新颖。他所用的方法,和我帮别人处理类似问题时能想到的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为什么非得另一个人介入,我才明白自己并没有真正尝试过? 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当跟踪者进入我生活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孤独、迷茫又穷困潦倒。当时我采用的唯一应对办法,就是忽略并寄希望于他自己放弃,这似乎是当时我唯一有能力做的事。但问题在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从那时起就被固定住了。后来,我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我的能力也增强了,可我从未重新评估过当时的做法是否正确。 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 人并非简单地高能或低能,而是选择性地拥有行动力(selectively agentic)。 假设我们把生活分成三大领域:工作、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所有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关系(身体健康、自我探索、情绪成长等等)。事实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至少一个领域,仍然停留在早年未成熟的阶段。在那个领域,我们面对问题时就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幼稚和无助,而事实上我们早已成年。 在我所处的圈子里,有许多工作领域的高成就者。他们在科学、技术和政策领域不断创新,改变世界。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却没有将同样的聪明才智应用到内心的成长和人际关系中。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成功推出新产品,却抱怨在约会软件上找不到有趣的人。 默认情况下,我们面对一个曾经失败过的问题时,总是停留在最初尝试并失败的那种无助状态。 比如,假设你20岁时曾尝试过心理治疗,但并未有效缓解焦虑。你逐渐认定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接受焦虑就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但现在,你可能已经32岁了,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技术主管。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你总能竭尽全力,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学习。可对待自己的焦虑问题时,你却不再尝试了。 你可能从没认真想过自己是否能: - 仔细检查自己的营养和睡眠状况; - 了解各种补剂或药物; - 投资改善自己的休息与恢复; - 问问朋友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最优秀的治疗师或教练; - 研究一些专为你这样的人开发的新疗法。 你没做这些事,只是忍受,或者用最初学到的需要极大意志力的方法来抵抗焦虑。这种挣扎让你觉得自己很努力。然而感受到辛苦,并不意味着你真正尝试过了。 这让我想起了亚历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的一个相关概念:“感知失真”(faulty sensory appreciation)。长久习惯的身体紧张会扭曲你的感官,让你误以为僵硬的姿势才是“良好的体态”。同理,那些选择性无能的人可能也有感知失真的情况。比如你觉得人际关系总是困难重重,需要不断付出意志力,这种辛苦甚至成了你努力的证明。然而,不断地挣扎可能只是说明你的生活结构存在问题。 我建议你假设,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存在某个领域,你不自觉地被冻结在了过去的某个状态。这非常值得你仔细排查。仔细审视一下工作、与他人关系和自我关系这三个方面,找出你面对的最大问题。有时候,它可能看起来并不像个具体问题,而只是一种悲伤或愤怒,比如没人理解的悲伤,或工作缺乏意义的挫败感。 找到它们后,问问自己:“我真的已经尽了全力、用尽了所有资源去想办法了吗?如果换成朋友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能否给出更好的建议?我如何确定自己是真的尝试过了?” 注:作者的新书《You Can Just Do Things》即将出版。 --- 来源:
#网络跟踪
#选择性无能
#心理困境
#人际关系
#自我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