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经济繁荣与社会抗议
关注
Guoguang Wu / 吴国光
17小时前
中国在从 1911 年到 2011 年的一个世纪之中充满了改革、叛乱 和革命,尽管在这百年里,统治中国的不同政权,从晚清王朝到民族 主义的国民党政权,从毛泽东的政治恐怖到后毛时代转行资本主义 之实的共产党政权,全都为了其各自所界定的所谓国家利益,强调国家统一、社会控制与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叛乱与革命的发生,是源于晚清以来中国所遭受的贫困与停滞。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们的一个标准看法,就是在持续鼓吹国家富强之时,强调他们所理解的贫弱中国和因此而来的现代化动因之间的种种联系。 共产党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阐释(如今已经成为当今官方观点或主流叙事,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代替了其它阐释)强调,1949 年之前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饱受经济贫困、阶级 剥削和政治压迫的苦难,国家则遭到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肆意欺辱。 无论在本土中国还是在海外,人们所广为接受的当年中国的标准图 景是:从 1840年鸦片战争中败于大英帝国,到 1949 年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国持续处于贫穷、停滞和保守状态。对那些不认为毛有效地解决过贫困问题的人来说,这种状态甚至一直延续到 1979 年; 尽管毛时代在意识形态上是激进的,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极权的。 是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孕育了持续不断的叛乱和革命——这种观 念根深蒂固,甚少遭到质疑。 本文对上述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并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物质主义 和经济决定论的解读提出质疑。本文首先展示,中国在 20世纪初期曾经确实取得了实质性的(尽管是不均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以重新发现这段被遗忘的繁荣为基础,本文重新审视了经济状况与社会 不满及政治抗议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虽然物质落后和经济停滞常 常引发中国民众造反,但在国家整体经济表现良好、各种西化改革措 施顺利推行、社会走向现代化之时,政治不满同样会急剧并大规模增 加。本文认为,中国对现代化的追寻,一直受困于经济繁荣与社会抗 议之间的张力。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有过三波周期性的由现代化努 力所推动的经济繁荣,但每一波的经济成功都伴生着社会不安的加 剧。因此,本文断言,不仅物质的落后会导致政治不满,而且,经济 增长和现代化——就像近代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那样——也同样会推动政治不满的高涨。 吴国光《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繁荣带来抗议:经济成功与政治不满的周期性困境)(2009/10)
#中国现代化
#经济繁荣与社会抗议
#政治不满
#经济发展
#吴国光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