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物质匮乏
关注
朱韵和
1天前
秦全耀: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连冰棍都是苦的 在物质匮乏的毛时代,白糖和红糖定量供应月供每户一斤,红糖每斤六毛五,白砂糖每斤八毛,白糖每斤八毛八。像牛屎粑一模样的古巴糖每斤四毛九。那时老百姓想多吃点甜食,糖根本不够用,只好花一角钱到官方的副食品店里买一小包(大约20克)糖精,添加在 水里面粉里补充甜味。 对于糖精,当初似乎很神奇。只要在碗里放上一两颗细盐粒儿大小的糖精,满满的一碗开水就甜了。只是那甜味不像白糖水甜得纯正,甜得诱人。糖精水喝一次就够了,不再想第二次,因为那甜味不正也不自然。没有办法,谁叫吃不到糖,只好逼良为娼。无官一身轻,穷人就得吃糖精。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糖精对人体有害,六十年代中期有了些耳闻恶心呕吐肚子疼,甚至死亡。1966年中国闹起了文化大革命,后来不知怎的糖精也渐渐退出了市场。 虽然老百姓吃糖难,但中央对干部有食物补贴,按级别供应数量不等的肉、蛋、糖、豆等。由此也就有了陈爱莲所享受的特供五斤糖,五斤肉,五斤豆,五斤蛋。 那是一个等级十分森严的年代,官员吃糖,老百姓吃糖精,糖精就是主旋律,糖精就是正能量。要说M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比蜜甜,沒错,操,连冰棍常常都是苦的。 毛时代沿街叫卖的冰棍,大都是用糖精制作的,甜度高,对人体有害无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会出现头晕恶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小时候吃的那种冰棍并非更安全,"那时候人们都无知无畏,添加剂品种虽然比较少,但用量更没谱。别的不说,冰棍放糖精放色素放香精都是正常操作。那时经常发现苦冰棍,其实就是糖精混合不均匀所致。" 冰棍厂用氨气做制冷剂,冻冰棍的时候常常漏氨,有毒,辣眼睛。改革开放前,离老秦家最近的冰棍站就在隆福寺工人俱乐部对面。一到卖冰棍季节,每天都是氨气味熏天。更荒谬的是小伙伴们无知无畏,居然还冒险比赛,比谁的眼睛不怕辣,辣不怕,不流眼泪。 这一切一切,要在国外,早就曝光了。那时的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从来没有科普食品很不安全的时代。不过老百姓却很愚昧,什么都不知道也从不去较真儿,更没有什么消协。那时"消费者"一词是西方和平演变的专用语言,我们不搞西方那一套,统统叫顾客。而顾客最常用也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1822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310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275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1853 条信息
#毛时代
#糖精
#物质匮乏
#食品安全问题
#闭关锁国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