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登记

Y11
6小时前
过去七个月,AI领域的变化像潮水般涌来,有些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有些还在酝酿。先说说那些让我们能更轻松对话的工具,像N8N这样能自动生成节点的智能助手,已经悄悄出现在我们身边了。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小管家,能帮我们处理对话中的各种细节,让交流变得更顺畅。 再看视频创作,现在AI做视频的工具多到数不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而且它们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开始有了自己的专长,有的擅长做动画,有的特别会剪辑,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就像餐厅里的厨师,有的专攻川菜,有的拿手粤菜,各有特色。 还有一个大趋势,就是把现实世界的东西变成虚拟世界的内容。现在有了3D模型和“世界模型”技术,我们拍的照片、录的视频,甚至家里的家具、街景,都能巧妙地变成游戏场景或者数字艺术,这就像给现实世界开了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门。 语音交互也越来越普及了。以前我们用语音输入可能还会磕磕绊绊,现在大家已经慢慢习惯了,比如对着手机说“帮我订张票”,或者用像Wispr这样的工具和对方说话,就像打电话一样自然。这背后,是AI在语音识别和理解上的进步,让我们和机器的交流更像和人聊天。 说到机器人,虽然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像电影里那样能帮我们做所有事,但资本市场对它的热情却很高,不少相关公司的股票都涨得不错。这就像人们对未来科技的期待,虽然现实还有距离,但想象空间很大。 AI资产的数字登记虽然还没正式开始,但相关的需求已经提出来了。就像我们买了房子要登记房产证一样,以后AI生成的图片、音乐、代码这些数字创作,也需要有专门的“身份证”,这才能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最近MCP(一种AI应用框架)特别火,谷歌的AP2(另一个AI项目)也发布了,就像行业里突然出现了新的“操作系统”,能让开发者更方便地搭积木、建模型,大大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人公司”越来越多。像Base44这样的平台,让一个人就能快速组建小团队,完成项目。这就像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一个人既能写代码,又能做设计,还能搞运营,灵活又高效。 虽然大公司还在裁员,但有一个方向特别缺人,就是懂AI的人才。不管是互联网大厂还是创业公司,都在抢这方面的人才,就像我们现在抢“网红”一样,谁有真本事谁就能被重用。 最后说说学习领域,成人教育里那些特别细分的“微专业”还没完全火起来,但是“氛围编程”相关的课程却越来越多。“氛围编程”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就是让编程变得更轻松、更符合人的情绪和工作环境,就像现在流行的“沉浸式办公”,让学习和工作都更有感觉。 总的来说,过去七个月,AI技术就像在搭积木,一个个新的工具、新的应用、新的需求冒出来,有的已经落地,有的还在成长。虽然里面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大方向很明确,就是让AI更懂我们,更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这就像我们在爬山,虽然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