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技术人员角色
关注
ginobefun
5天前
#BestBlogs 万字长文:重构软件工程迷思,搞懂需求与产品思维 | 腾讯云开发者 万字长文深入剖析软件工程中需求与产品思维的本质,厘清概念误区,并探讨了 ToC 与 ToB 产品方法论的差异。 摘要: 文章旨在重构软件工程理论体系,聚焦需求分析、建模与架构,特别是需求与产品思维。作者指出软件工程缺乏标准化表达导致共识难以建立,并提出技术人员需具备用户、模型、架构“三个脑袋”。文章深入定义“需求”为认知,是“人+场景”的结合,强调产品是针对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而非需求本身。它探讨了用户价值的理性与感性部分、比较性以及“伪需求”的本质。此外,文章详细对比了 ToC 与 ToB 产品方法论在价值、人性与行业知识上的核心差异,并总结了软件工程的古典学派与敏捷流派。最后,明确了需求分析的产出物和技术人员在需求阶段的角色定位。 主要内容: 1. 软件工程缺乏标准化表达导致共识难以建立 -- 文章指出软件工程各阶段产出物形式多样化,自然语言的二义性与认知差异使得产品、开发、测试等团队对需求的理解存在巨大偏差,影响协作效率。 2. “需求”本质是认知,产品是解决方案 -- 作者将需求定义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人+场景”的组合,而产品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供给”或“解决方案”,区分二者有助于避免开发失焦。 3. 用户价值具有理性与感性两部分,且是比较性的 -- 用户价值不仅包含便宜、方便等理性因素,更涉及酷、爽、美等感性体验,并且总是通过与现有解决方案的对比来衡量,新产品需提供超越旧方案的新价值。 4. ToC 与 ToB 产品方法论存在根本性差异 -- ToC 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与人性洞察,而 ToB 产品则更强调商业价值与深厚的行业知识,这两种模式在思维链条和实践上各有侧重。 5. 技术人员在需求阶段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 -- 技术人员应积极参与需求讨论,挑战产品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可行性,弥补逻辑漏洞,甚至在偏技术的中台/平台型产品中担任技术产品经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成功落地。 文章链接:
#软件工程
#需求与产品思维
#ToC/ToB产品差异
#用户价值
#技术人员角色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