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思想交流
关注
卫斯理
3周前
如何阅读一本书 AI时代大家都去问大语言模型了,我个人认为读书这种能力反而越来越稀缺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乍一看像是在教你阅读技巧,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其实在教你如何思考。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像是一条从“看懂文字”到“理解思想”的路径。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真正的阅读,是让作者和读者在思想上相遇。”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只是获取信息,但这本书提醒我,好的阅读应该是一种交流。 当我们学会去提问、比较、反驳、总结时,我们不再只是听别人说,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 读完之后,我重新理解了“读书”这件事。 它不只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 每一本书都可以成为一场思想的对话,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教我们怎样去开启这场对话。 我特别推荐给以下几类人: 想提升学习和思考能力的人 总觉得“读了很多却记不住”的人 想重新找回读书乐趣的人 最后想说,《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意识到,阅读的目的不是知道更多,而是理解得更深。 直达地址:
#阅读方法
#思考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
#知识获取
#思想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王丹
6个月前
這是一位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寫給我的一封信,在得到他的允許的情況下,我發表出來給大家分享。 這不僅僅是因為驚艷於一位台灣人能對中國的未來如此關切,更是因為他提出的想法,與我多年來的思路可謂不謀而合。 正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喜歡這樣的跨越國境,民族和文化的思想。我們真的,可以站在他者的角度上思考。 《推翻之後,我們要拿什麼去建一個值得活的中國?》 —— 一封寫給未來的文明備忘錄 我們都知道,一個沒有愛與自由的政權,終究會走向崩解。 或許是從內部瓦解,或許是從外部裂解,或許是緩慢的制度鬆動,或許是突如其來的歷史轉捩點。 但那一刻,總會來。 我們可以不說「推翻」這個字,但歷史本身就會完成那個工作。 問題是——在那之後呢? 當高壓瓦解、監控停擺、口號沉默之後, 我們會站在一片廢墟上,手裡沒有地圖,也沒有夢。 我們會發現,自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需要準備的文化能力。 民主不是投票而已,而是人民要學會彼此傾聽與容忍。 多元不是名詞,而是你是否能接受鄰居信仰和你不一樣的神、講不同的語言、跳不同的舞。 創造力不是科技的堆疊,而是你是否願意讓孩子畫出你看不懂的未來。 所以我想問: 推翻之後,我們拿什麼來建? 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一個—— 可以安心做夢的國家? 可以尊重彼此語言的聯邦? 可以擁抱詩與錯誤的城市? 可以讓人戀愛、發呆、哭泣的制度? 可以承認過去錯誤,卻不再活在仇恨裡的文明? 我們是否有勇氣說: 「我們不要變成另一個統治者,我們要變成一個讓人可以好好活的世界創造者。」 如果那個未來真的來臨,我們能不能給這個古老的土地一個新的名字? 不是中華帝國的延續,也不是被西方模仿的影子, 而是一個自由中國,一個東方文明的新原型, 一個真正讓亞洲與世界都願意靠近、理解、生活其中的——夢想大地。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因為我準備好所有答案, 而是因為我希望: 當那一刻真的來臨時,我們已經有人開始準備了。
#台灣藝術
#中國未來
#跨國文化交流
#文明建設
#思想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