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财富

谈谈到底什么是实际财富?? 绝大多数人都误以为货币、车、房,这些一般意义上的财富,即是实际财富。这是一个典型的常见误区。属于误把尺子当作物体的本体。 人的生活离不开尺子,但尺子不足以让人接触事实的本质。 货币是由各国政府发行的法币,由其信用度背书。在本质上仅仅是加强的Q币。 货币能买来的实际财富是很有限的,与其说买,不如说租。和贵金属黄金不可等量而语。即便是最有信用度的美元,于1971年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黄金脱钩。如今货币发行者们又在打稳定币的主意。人人都知道,稳定币不过是换了名字的加密虚拟数字币,其本体不同于工业必需品又低产的黄金,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 车、房,只有在实装为生产工具的时候是实际财富,如果是生活工具,或者是空置的生产工具,那便谈不上实际财富,如果计算上折旧,就更谈不上实际财富。 流转的时候,不会随着时间或次数而折价,才谈得上实际财富。 车、房、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用来兑换,兑高品质人力资源,即妻子,子女。 实际财富不是那么容易更改属性的东西。土地、河流、矿山、森林、湖泊、高品质人力资源,这些才是实际财富。折旧速度相较以年为单位的房和车慢上许多,能承载的财富却又多上许多,持有本身并不需要大量维护费,周转的时候总能找到下家接盘。所以,决定上述这些实际财富是否值钱的人,不是普通人,只能是权贵。谁掌握定价权,谁才有实际财富。 以土地举例,未开发的土地很廉价。但是已开发的土地价值万金。那么谁才有能力完成一级和二级开发能力呢?谁拥有,谁就拥有定价权。 以高品质人力举例。此处的高品质不是指学历,而是指实际可用,不会背刺的。繁荣行业的老人老喜欢说新人吃自己红利,但事实上老人也在吃新人的红利。如果行业走向衰退与死亡,老人便不再拥有解释权或者说话语权,继而不再拥有新的社会能量。新人能维持行业繁荣,老人的解释权才有意义,社会能量才会有新的增长。也就是说,拥有期望值,才拥有高品质人力。 以NBA举例,如果NBA的商业价值彻底被欧洲联赛取代,走向没落。那么所谓的名宿,在ESPN的讲话便一文不值,在耐克和阿迪的代言也一文不值。 一个社会上的直观体验——很多年轻人不想听老人讲话。因为很多老人所处的行业已经后继无人,他的老经验对新的行业毫无指导价值。此处的行业不仅指代职业生涯所从事的行业,也可以泛指一切社会关系。很多旧模式的社会关系早已随风而逝。 相反的直觉。为什么总有人感觉老人硬,新人软。现在是2025年,所谓的老人硬,老人大体是指世界的60~70后。这两代人的青春赶上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一波繁荣期,1980~2008。他们工作时期的薪资比后人低得多,但在现在,平均可支配的实际财富是最多最强的。一个游戏规则下,谁强谁就硬,这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他们唱戏的台子,一样是由自己,前人,后人,三代人一起搭的。一代人搭建不了完整的戏台。 如果把时间表向前翻,翻到世界的20~30后,在他们眼里,自己才硬,60~70后太软。因为衡量标准不同。20~30后的衡量标准是适应乱世的生活。60~70后衡量标准是适应和平年代的生活。 现在是2025年,现在还活着的人大多都身处和平年代,所以标准当然是以和平年代所需要的实际财富为判断标准。 所以软和硬从一开始就仅仅是口水话题,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并不能解决如何拥有实际财富的问题。 别的实际财富人可能并不拥有,不过高品质人力资源里,人至少拥有一样——自己。 在理论上,绝对效忠,绝对为自己可用。掌握,不妨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