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安全

依赖移民建设本国经济绝非长久之计。 这一条对任何国家,哪怕象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都适用。 因此欧美一定会回头去维护本国社区。 而移民问题在本质上是本国社区与异国入侵者的“地盘之争”,是本国社区要自维持,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异国来客希望在新地盘上重建自己的社区,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的矛盾 。 在背后驱动一切的,是利益。 是本土利益与异国利益的博弈。 长远看来,摆脱对移民数量和质量的依赖才符合任何一国的战略利益。 因为你不能靠别人的接济活着,一个国家,不能靠别国在经济上、人口上的“输血”活着。 如果你必须保持对外部“输血”的依赖,却又不想丧失自主性,你最好和对你“输血”的国家建立一种特殊的,可以长期持续的关系,一种互惠的、双向的依赖关系。 不能只是你依赖它呀!你得让它也依赖你,而且在依赖你的同时不寻求吞并你——这就让问题回到了原点,你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美国的独特性是什么? 是她作为全球商业帝国首都的政治和经济特色,是她作为繁荣模式开创者的先发优势,是让矗立这蓝色星球亿万年的北美大陆摆脱原始土著部落割据状态,成为人类技术前沿的,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维持机制。 也是美国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生养出美国人的传承。 一旦失去这传承,美国就不再是美国。 如果对移民敞开怀抱会导致美国失去自我,失去自身的传承,让本土社区失去自我维持传承不绝的能力,美国将不得不拒绝移民。 即使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由移民立国。 这道理对欧洲,对任何一个今天仍在接纳移民的国家都一样。 本土社区的存亡,直接牵涉到国家之危亡。好客的主人一旦招待了超过自己接待能力的客人,一旦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势,开门迎客就会变成开门揖盗,因此覆灭的文明将在未来沦为笑柄。 但真正的矛盾实际上发生在哪两者之间? 发生在产业链逻辑和伤害链逻辑之间。 如果美国接纳的移民象建国早期一样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来自同质文化社群,来自饮食服饰或有差异,但观念大体相同的群体,如果移民来自在“归化”方面没有太大困难的源头国家,这些移民是不会令本土社区很快陷入灭绝危机的。 但来自“巨婴国”的移民在归化方面有困难,他们在学习用理性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时有巨大困难,当他们试着争取权利时他们偏好的总是那些极端手段——在家庭里他们见惯了父母之间的暴力,挨惯了上位者的打骂,他们并没有与他人和平相处的能力,面对资源,他们想的总是多争多占先顾眼前,而不是公平分配细水长流。 这些人不是不可以被教化的,不是不会成长的,但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象到别人家做客的“熊孩子”一样,缺乏自觉约束欲望与主人家和睦相处的意识。 所以,矛盾会发生在主人的孩子和客人的孩子之间,会发生在熊孩子和心智较成熟的孩子之间,会呈现为熊孩子们试图反客为主,和主家孩子的步步退让。 但真正的矛盾,是在不同的教养之间。 那么该输掉的是哪种教养呢? 我们需要意识到移民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观念、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层次之间的矛盾——具体到个人,到家庭,到族群,到社区,就是教养与教养之间的矛盾。 美国人需要保持自己原有的,或者说该有的教养。 移民们也一样,需要让自己保持良好教养,我们甚至不必争论良好教养的源头是哪里,因为任何宗教任何文化都不缺乏鼓励其传承者保持良好教养的内容。 如果你有足够的教养,你会知道你不该跑到别人的家里去掠夺资源,去抢地盘。 如果你有足够的教养,有足够的理性,你会知道,在自己的家里建设文明是比在别人家里“争取移民权益”更合理的举动。 如果你有足够的教养,你就不会试图帮着野蛮战胜文明,而是会帮文明战胜野蛮,如果你有足够的理性,你就会意识到,促成你所关心的族群摆脱“巨婴”状态,在文明意义上成长成熟起来,有让自己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能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惯子如杀子”是句俗谚。 如果你真爱一名巨婴,你就不该纵容他继续巨婴下去。 如果你真关心一个移民社区,一个移民群体,你该做的是促使其文明化、现代化,而不是竭力伸张其保持最原始野蛮残酷陋俗的所谓“权利”。 因为把到别人家做“熊孩子”当成权益去争取的结果,一定是逼得主人家关门谢客。 因为把主人家逼到只能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做抉择的结果,通常是,他会选择自家的孩子。 而这并没有错。 所以,反移民迟早会成为各国共识——这不是在针对善意的归化者,是面对本土社区的传承危机,面对本土社区事实存在的“接待”能力上限,面对摆脱对移民过高依赖性的国家战略安全诉求时,任何国家都要作出的理性决策。 收紧移民政策,强化自身传承,对来自同质文化圈和异质文化圈的移民申请区别对待,恐怕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各国移民政策调整趋势。 从野蛮地区向文明地区的移民门槛会越来越高。 谁想跨越这门槛,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