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生成器

Cell 细胞
3小时前
# 吴京采访梗台词生成器 - 提示词模板 ## 使用方法 将下面的提示词复制,将【目标角色/场景】替换成你想要的内容,然后让AI生成台词。 --- ## 提示词正文 请为【目标角色/场景】生成一段模仿吴京采访梗的台词脚本。 ### 核心要求 **1. 严格遵守结构和节奏(这是匹配原视频的关键)** 第一段(记者提问): - 1句话,10-15字 - 格式:"这个XXX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呢?" 第二段(困难三连 + 经验陈述): - 必须3个困难点,用"是...的"句式 - 格式:"XXX是...的,YYY是...的,还有ZZZ是...的" - 然后1个总结性问句(如何做到的) - 列举3-5个具体困难/细节,每个用"怎么...的"结尾 - 最后1句:"这个经验是无价的" - 总长度:80-100字 第三段(成就七连问 + 价值观): - 必须7个反问句 - 格式:"我XXX过,你XXX过吗?" - 每个反问句8-12字,逐步递进 - 前4个:具体经历(惊险/辛苦) - 第5-6个:专业技能 - 第7个:核心成就(最重要的) - 最后总结:2句话强调内在成就,1句话贬低外在名利 - 总长度:120-150字 **2. 内容创作策略(Meme传播核心)** 必须包含以下元素: - **行业黑话/暗语**:该圈子内部才懂的术语(至少3个) - **流行梗/段子**:近期该领域的热门事件/笑话(至少2个) - **共鸣痛点**:该群体普遍经历的困难/尴尬(至少3个) - **自嘲式炫耀**:表面吐槽实则炫技的内容(至少2个) - **反差对比**:高大上vs接地气的强烈反差(至少1处) **3. 传播学优化原则** - **社交货币**:让转发者显得"懂行"/"有趣" - **情绪唤起**:制造"哈哈哈太真实了"的认同感 - **实用价值**:戳中真实困境,引发"就是这样"的共鸣 - **故事性**:有画面感,容易在脑中重现场景 - **公共性**:用具体名词/事件,不要抽象概念 **4. 大众心理学应用** - **群体认同**:强化"我们vs他们"的边界感 - **优越感**:让圈内人感到"外人不懂我们的酷" - **受害者叙事+英雄叙事**:既惨又牛的双重人设 - **禁忌幽默**:合理调侃行业潜规则(但不触及红线) **5. 语言风格** - 口语化,有节奏感,可以带语气词 - 数字要具体(如"26个国家""三个月""996") - 适当夸张但不离谱 - 最后一句反转要有力度 **6. 质量检查清单** 生成后自查: - [ ] 是否严格符合三段式结构和字数要求? - [ ] 困难三连、成就七连问是否数量准确? - [ ] 是否包含至少5个该领域的行业梗/术语? - [ ] 圈内人看了会笑,圈外人看了会好奇吗? - [ ] 朗读时是否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 [ ] 最后的价值观反转是否有力? --- ## 输出格式 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输出: ``` -----台词开始----- 记者:[提问] [角色]:[第二段-困难陈述] [角色]:[第三段-成就七连问+价值观] -----台词结束----- ``` --- ## 示例应用场景 可以用于但不限于: - 职业角色:产品经理、设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 - 兴趣爱好:健身、摄影、钓鱼、游戏、做饭等 - 生活场景:带娃、装修、考研、相亲、租房等 - 虚拟角色:修仙者、网文作者、up主、电商卖家等 --- ## 使用提示 1. 角色描述越具体,生成效果越好(如"中年甲方产品经理"比"产品经理"更好) 2. 可以指定特定梗(如"要包含XX事件的梗") 3. 如果首次生成不满意,可以要求"更加离谱一点"或"更接地气一点" 4. 生成后建议多读几遍,调整不顺口的地方 --- ## 进阶玩法 - **组合玩法**:同时生成两个对立角色的版本(如"甲方vs乙方") - **地域特色**:加入方言梗或地域特色(如"北京互联网人") - **时效热点**:结合最新新闻/事件(但要注意时效性) - **跨界混搭**:融合两个不相关领域(如"修仙的程序员") --- 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要生成哪个【角色/场景】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