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调查 任内主管药品注册审评】2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18年2月,国家药监系统完成重新配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撤销,并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后在当年9月,国务院发布人事任命通知,任命陈时飞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而就在当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爆发,受此事件影响,国家药监局在新成立半年便经历了一波人事动荡。时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毕井泉引咎辞职;时任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被要求作出深刻检查;分管药品注册的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陈时飞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进入国家药监局工作,在任期间主要分管三个司局、六个直属单位。当时,陈时飞负责的药品注册和药审中心因直接关系整个国内新药研发、审评审批的速度和未来发展方向,受到业内重点关注。陈时飞在任期间,国家药监局推出了一系列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疫苗监管等的政策。其中,《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将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由过去的 “批准制” 调整为 “默认许可制”,即申请人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后,如药品监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异议,申请人即可开展临床试验,缩短了审批等待时间。《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缩短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研发时间。此外,陈时飞在任期间国家药监局曾参与集采中标品种监管工作。2019年,陈时飞出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4+7”集采中标品种监管工作调度会,会议强调,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监管,加强对中标企业执行GMP(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GSP(药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标准)等各项规范的检查,加强中标品种原辅包材的延伸检查。2019年11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陈时飞曾出席并介绍了国家药监局在推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当时陈时飞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审评审批、进一步调动医药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0年,新冠疫情到来。在此期间,陈时飞多次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强调国家药监局非常注重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保证试验结果数据真实可靠可信;高度重视疫苗生产质量安全,确保疫苗质量。陈时飞在任期间,全国共有六款新冠疫苗上市,分别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康泰生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康希诺生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沃森生物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医科院生物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据国家药监局官网,2022年7月15日,陈时飞最后一次以副局长身份出席国家药监局专项整治会议。2022年8月,国务院发布任免通知,免去陈时飞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职务。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66575776?serialId=eabe04eebd141b71cfe74c95fc9c76c2&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g5hyj9J0#搜狐新闻
【国家医保局:药价虚高的利润进了腐败分子家】“怎么持续通过集采挤出药耗价格虚高水分,既反医药领域腐败,又减群众负担?”在今天举行的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针对医药领域反腐败问题向国家医保局提问。对此,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表示,在媒体播放的医药领域反腐视频,深刻指出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根源。这些涉案人员的现身说法说明了药价虚高既是价格问题,又是腐败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同一种药品的企业有若干个,哪个生产企业的药品能进院,进院能卖多少,相当一部分是由代理商在操作。二是虚高药价的大部分由代理商获取,并流向灰色地带,既加重群众负担,又污染了行业生态,而生产企业却没有获得相应收入。三是在代理商眼里,从生产企业拿货的底价和其销售价之间的价差大、适应症万能,才是好药、才好操作,而药的质量好坏反而并不是决定因素。丁一磊表示,集中带量采购就是针对这样的行业现象,挤出药耗价格虚高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净化流通环境。“当然,也有少数群众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朴素观点,担心降价后的药品质量。”丁一磊表示,国家集采走过的5个年头已经证明药品质量值得信任。在此,也呼吁大家擦亮眼睛,虚高的价格原来就没有形成企业利润、没有用在质量上、没有用来研发创新药,而是进入了中纪委专题片中腐败分子家中的夹墙里。希望全社会共同形成药价虚高部分坚决挤压的共识和磅礴力量。针对一些医药企业因商业贿赂等行为被各地医保部门给予惩戒等问题,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副王小宁表示,医药购销领域回扣、带金销售等行为严重败坏行业风气,导致药品耗材的价格被层层加码,最终转嫁到患者头上,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医保局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这个制度根据法院判决或行政处罚认定的药品带金销售和围标串标等案件事实,开展信用评级、分级处置、信用修复等工作,促使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合法收益。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56270929?serialId=028ad0c911606457227dbb92db07e382&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9ZlsjAB7#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