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劳动效率
关注
德潤傳媒
3周前
為什麼越南工人散漫,依然有很多工廠往越南轉移?
#越南工人
#工厂转移
#劳动效率
#越南经济
#制造业
分享
评论 0
0
逃跑的韭菜🇺🇸
1个月前
吐毒奶: 【看到美国工人休息,我为什么感到不舒服?】 因为担心未来实验室的储藏空间不够,这几天就找人来帮忙给加装几个墙柜。 大家都知道美国工人的工作习惯往往是干两个小时的活儿,就会休息一会儿喝杯咖啡☕️再回来。 不知道为什么,我下意识就觉得他们工作“不够努力”,甚至“效率低”。 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不是因为我被中国那种“人是工具”的文化给训练过了头? 在中国: 人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繁荣”的手段。 老师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医生护士是白衣天使,所以天然应该没日没夜加班;社畜必须“996”;“草原英雄小姐妹”就该为了保护集体财产(羊🐑)而冻死冻残。 华人中餐馆对中国籍服务员们的玩命压榨…… 所以当我看到美国“工人不是机器”,工会会为工人争取“15分钟coffee break”、午休、病假、工伤、保险、额外加班费…… 即使蓝领工人,也有权选择“human pace”而非“inhuman speed”,尊重作为人的节奏,活得像个人的时候,我居然会条件反射,认为他们“不够拼”“不够努力”。 我的内心反应太真实,它其实是制度化暴力的遗留! 它是中国式压榨文化的后遗症。 它告诉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他为组织创作了多少产值” 它训练我:要内卷、要拼、不能喊累、不能要求合理休息 它让我怀疑他人,更怀疑自己一旦“松弛”就是堕落 它让我将以上种种内化成自然的条件反射。 但其实,人不是“螺丝钉”,人可以喘口气再工作,世界也不会停止转动。
#美国工人
#工作文化
#中美对比
#劳动效率
#文化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1987年3月,深圳蛇口工业开发区,一位包工头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正在施工现场监工 于文国摄影
#深圳
#蛇口
#工业开发区
#1987年
#包工头
#劳动效率
#施工现场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