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抵抗

中国的网络监控与公民社会。2024年10月27日,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在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国际人权联盟(FIDH)第42届大会上发表讲话,探讨了中国网络空间的双重性,一方面,严密的数字监控与审查抑制了公民社会的网络活动;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创造了新的可能。 一、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监控政策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控与控制体系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体系不仅针对中国境内的民众,全世界的人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 中共通过整合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地理定位追踪与庞大的中央数据系统来监控公民的日常行动、绘制社会关系图谱并预测行为,从而构建出一个“无形的集中监狱”。 但这种模式并不止步于国境线。中共向海外输出监控技术,向全球科技公司施压,并恐吓全球范围内的批评者与海外侨民社区。比如,中国警方会询问每一位关注“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账号的网友,哪怕他们身在海外。这显示出中共将网络空间视为无国界的控制领域。 审查的致命后果显而易见。当李文亮医生最早发出新冠疫情警告时,他立即遭到封号与威胁,最终被迫噤声。其后果是整个世界都成为了受害者,数以千万计的人因此丧生。在“清零政策”下,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上海出现了居民被封锁在家、无法求助的惨剧,无数人悄无声息地饿死于现代都市之中。 这些悲剧揭示了一个事实:审查并非仅仅是压制言论,它会致人于死地,其影响遍及全球。 疫情期间,健康码系统更进一步展示了科技如何被武器化。表面上是公共卫生工具,实质上却成了政治控制的手段,决定着谁可以行动、聚集或发声。信息极为清楚:中共的技术极权主义不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是对全球民主与自由的挑战。 二、公民社会对监控的抵抗 由于独立的公民社会组织无法在中国境内存在,网络空间成为了抵抗的主要舞台。 “四通桥勇士”彭立发在2022年10月以横幅与浓烟打破了北京四通桥的审查。虽然他很快被噤声,但他的讯息透过海外华人社群与境内创意传播而广泛扩散。 人们用截图、涂鸦、白纸,甚至利用 iPhone 的 AirDrop 功能悄悄传播信息,让他的呼声继续存在。彭立发的勇气激励了许多独自行动的人,如方艺融、梅世林、戚洪,以及在玲珑塔上的女抗议者。这些孤身抗争者正是他影响力的回响。 疫情期间,公民使用了更隐蔽的抗议手法,如暗语表情包、涂鸦、以及“白纸运动”符号。这些分散、可复制的方法难以被定罪,也帮助维系了共同的反抗文化。 两个月前,戚洪就曾在建筑物上投射反中共标语,这一举动迅速在网上走红,尽管有审查存在。这种创意、科技与象征的交织,正是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撕开极权控制的裂缝。 另一个显著案例是北京的锡安教会(Zion Christian Church)。它曾是北京最大的独立家庭教会,在中央聚会被取缔后,教会转向线上,通过 Zoom 等平台扩展到40个城市、逾1万人参加、100个分会。然而中共近期加大了打压力度,多位锡安教会牧师被捕,引发国际关注,也凸显宗教社群在威权体制下的危险处境。 尽管如此,教会在网络空间的延续显示出信仰群体也是数字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 X(推特)账号是网络公民社会影响力的典型例证。该账号拥有210万粉丝,是最受关注的中国资讯账号之一。尽管警方在全球范围内审讯其关注者,他的帖子依然持续传播。某条关于中国境内独自抗议者的推文浏览量达到2100万,主要来自使用VPN的中国用户。这显示出中国民众的不满深度,也说明网络空间的动员力量。 三、社交媒体平台的角色 社交媒体既是专制政权的武器,也是民主社会的生命线。在中国境内,微信、微博等平台已完全融入国家监控体系,执行审查、收集个人数据并惩罚异议者。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平台,如“深度求索”(DeepSeek),在算法层面就被嵌入审查与宣传功能,确保最前沿的技术也成为党的控制工具,散播虚假信息、压制批判声音。 此外,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中共控制的平台也广泛进入海外市场,将威权影响力向全球扩散。这样,中共不仅掌控信息流,还阻断了公民社会传统的变革路径,使得唯有超出中共控制的网络空间,成为唯一的抵抗领域。 不幸的是,中共也能影响甚至左右国际科技平台的行为。我本人因1989年天安门抗议者的身份,曾在 LinkedIn 与 Zoom 上遭到封禁。 苹果公司在“白纸运动”期间,迅速限制了 AirDrop 功能。X 平台充斥着中共的机器人账号,而像“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这样的重要抗议账号,也屡遭限流或封号。 这些例子说明:全球平台并非中立,它们受到来自中共的巨大压力、操纵甚至渗透。 但相对地,当全球平台保持开放时,如 X、YouTube、Telegram 与 Zoom,它们就能支撑起网络公民社会。它们提供安全的沟通渠道,保存被审查的内容(如“天安门屠杀”),并将抗议的声音跨越国界传播。 2022年的白纸运动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从网络发起,扩展为全球共鸣的现实抗议,堪称“云端革命2.0”。第一次类似浪潮出现在2011年春天,当时受北非“茉莉花革命”启发的中国民众在推特上组织抗议。 这些网络抵抗的循环表明:当网络火花被点燃时,它必将引发未来的觉醒。 结论 中共已将科技武器化,打造出一种全球性的威权模式。如今,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其监控、审查与信息操纵的目标。 然而,在传统公民社会无法存在的地方,网络空间孕育出一种新的公民社会,象征性的、艺术性的、宗教性的、跨国界的。 从彭立发的横幅,到方艺融、梅世林、戚洪与“玲珑塔女子”的勇气;从锡安教会的网络重生,到牧师被捕的现实;从“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传播平台,到“白纸革命”的全球回响,这些星星之火汇聚成一场新兴的“云端革命”。 这场革命告诉我们:即便身处最严密的监控国家,对自由的渴望依然会适应、繁衍,并延续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