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和国

有位朋友问我,什么是新欧洲方案?可有专文阐述? 我想了想,还真没有,只有这段简介。 “新欧洲方案:解体中共,香港、上海独立,两点带沿海,沿海带内陆,诸省独立建国,形成和平竞争与合作的欧洲式格局。”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要怀疑我又偷懒了,在如此重要的事项上语焉不详。 但这次真不是。 新欧洲 方案在现阶段是无法形成文字的。 因为当新欧洲方案化为现实,作为行动方案,它将是一系列外交活动的成果,而不是某个人的闭门造车。 新欧洲方案,是一个将后中共时代的中华沦陷区引向欧洲式,多国并立,小国群立的发展格局的行动方案。它需要一群志在将本国建设成欧洲式国家的建国者们,在未来的地缘政治现实环境中,通过不断的协商,达成共识。 它是一个区域建设纲领。 要认真推演其内容,我们就需要承认,这个新欧洲方案,必须包括地处新欧洲区域的诸新兴国家的建设方案,和为协调合作进行的规划。 也就是说,它将基于上海共和国的建设方案和外交理念,也将基于邻近地区的新兴国家例如江、浙,例如闽越,例如大粤民国等地的建设方案,以及稍远地区,比如南蒙古、图博特、东突厥斯坦等国的建设方案,经过一系列协调交涉而成型。 新欧洲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它是个新兴国家集群。 独立的台湾,独立的香港,独立的上海,独立的图博特,独立的南蒙古,独立的东突厥,独立的大粤民国,独立的闽越,独立的晋兰、湖湘,独立的满洲国……都是它的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的建设方案,只能由她们的民众在未来决定,未经民众授权的方案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 因此在这些新兴国家的建设方案还没有出台前,新欧洲方案的具体内容,必须出于对各成员国的尊重暂且悬空。 我们必须等。 用等待,来证明我们每个心向新欧洲的建设者,都没有干涉他国内政的意欲。 用等待,来证明我们在未来维持区域和平的决心。 在后中共时代,可以想见,中华沦陷区将象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崩溃、旧朝覆灭后的混乱时期那样,迎来群雄并立的局面。到那个时候,会涌现哪些新兴国家,诸国会如何划分疆域,并不由我们决定。 我们准备要迎接的是现实,我们准备与之合作的,是每一个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又有足够战略眼光,决心和我们共同踏上建设新欧洲格局之征程的英雄豪杰。 所以,新欧洲方案是不能由个人撰写的。 这方案需要由许多国家合写。 在中共尚未丧失政权前,许多近邻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虽然清楚新欧洲格局符合自身战略利益,也会心存顾忌,不能公开表态支持。 许多未来的新兴国家建国者,也还有种种安全上的顾忌、内外协调方面的顾忌,需要保持蛰伏状态。 所以他们不能现在就站出来参与新欧洲方案的编撰。 上海可以站出来,但能做的事也不多。 我们现在能做的,首先是确立方向,然后是在未来的地缘政治格局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设定合适自己的角色。 上海准备做什么? 做桥头堡,做中介,做研发基地。 做民主阵营也就是产业链阵营的桥头堡,做欧美列国向亟待实现经济复苏的新兴国家进行调研投资的服务型中介,做各新兴国家进行恢复性建设时的政策设置、社科技术研发基地。 上海,作为曾被誉为“洼地里的天花板”的地区,准备做文明转型时期的“地板”,做各新兴国家建设者的样板和助推。 做一个让谁都不舍得打的国家。 新欧洲方案的具体内容会在那个时候,在独立的上海共和国,由沦陷区各族各地的建国者们共同编撰,在安全的会场里,由从欧美聘请来的专家学者、前政要们共同编撰。 在社科方面,我们现在的技术实力,并不足以完成这个既宏大又重要的目标。 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没有足够的人才,去为整个沦陷区各族各地的建设,为国家疆界的划分,为各国的内政建设,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我们并没有能力在此时此地,给新欧洲画一幅蓝图。 所以,我们需要留白。 给每个未来的建国者们留出下笔的位置。 告诉他们我们虚席以待。 告诉他们,不论他们的愿景是什么,不论他们希望建设怎样的国家,我们都会以平等的姿态,伸出友谊之手,以“共建新欧洲格局”为前提,准备合作。 新欧洲方案是一个尊重每个成员国主权的,以建设和平竞争与合作格局为目标的方案,是一个开放性的,随时准备为现实需求进行调整的方案。 在目前阶段,我们已将台湾、香港、图博特、南蒙古、东突厥、满洲国、大蜀民国、大粤民国、上海共和国、晋兰共和国等初露端倪的成员纳入合作范围。 我们知道,上述每个国家的成功独立都会加强新欧洲格局建设成功的可能。因此我们将合作促成之。 我们也知道这格局将受到日本、韩国及一切沦陷区周边国家的欢迎,将受到老欧洲的欢迎,美国的欢迎。 我们将会谨慎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等待正式合作的时机。 这就是新欧洲方案。 它不是一个只索求他人服从的纸面计划。是一条我们自己准备踏上的道路,是一支准备用实绩说服别人支持和加入的队伍。 是脚踏实地的人能走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