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Token泡沫
关注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天前
Token泡沫的能量成本视角解释: 如果当前的LLM或者视觉生成模型不解决符号接地问题,不找到可以cover能源成本的实际生产价值场景,在in-silicon空转的话,破灭是迟早的事。 算力是个好生意吗?只有卖芯片的,NIVDIA类似于互联网刚兴起时的cisco。 而token生产公司类似于.com门户,基于token的再加工创业公司就是token内容的再生产。 只有和产业生产结合产生实质效率提升价值才算是符号接地,否则像生产屎山代码、写八股PPT,这些都是无效内卷,都是加速泡沫破灭。 ————————— ICL和IWL的能量对⽐(粗略估算) ICL(单次查询): • 前向传播:~1e-3 kWh • 总计:~1e-3 kWh IWL(完整训练GPT-3级别): • 训练时间:~1个⽉ • GPU功耗:~1000 kW • 总计:~720,000 kWh ⽐率:~7亿倍差距 - 系统2(IWL):慢,但稳定,⾼能耗摊销 - 系统1(ICL):快,但临时,低能耗
#Token泡沫
#能源成本
#LLM
#算力
#产业结合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