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oJs

Y11
17小时前
有些道理看似简单,却常常因为我们未曾深入体验或换位思考而难以真正理解。 最近在实践中,我有了几点真切的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以技术视角看问题时,要明白表象之下往往有更深层的价值。 比如我们常讨论的一些技术平台,像Solana,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把它简单看作一个高性能的数据库,觉得实现相应的接口和API并不复杂。 但实际上,当它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场景时,其核心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真正解决的是“信任”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每一笔交易100%可靠,并且从源头上杜绝了像程序员通过代码凭空生成大量虚拟资产这类滥用行为。 这就像在数字世界里建立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账本”,让人们能够放心地进行价值交换。 其次,在评估新技术框架时,不能只看表面的性能参数。 最近尝试使用HonoJs这个新兴框架,它在速度和成本控制上确实表现出色。 但在实际压力测试中,当我们用100个并发用户发起10万次请求时,却出现了约60次莫名的错误。 这让我意识到,对于金融交易、线下商超系统、地图服务、自动驾驶数据传输、物流调度以及支付系统等对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场景,这样的框架可能还无法胜任。因为在这些场景中,哪怕是一次数据传输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实体与虚拟资产的正确流转——多一个零少一个零,或者数据出现偏差,都绝非小事。当然,它或许更适合内容管理系统(CMS)、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博客平台、视频直播、图文社交社区、即时通讯以及生成式AI应用等对实时性和成本更敏感,但对极端可靠性要求稍低的场景。 再者,编程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要从一开始就追求复杂。当业务规模较小时,大家没有形成统一的行动模式,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或许就能清晰地管理所有事务,满足需求。但随着业务的扩张,角色的增多,以及用户行为的复杂化,我们就需要通过明确角色定义、梳理用户行为分类、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等方式,让整个系统高效运转,这才是编程真正发挥价值的“大后期”。 最后,关于“耐心”,我理解它并非消极等待,而是一种积极的“从容”。这意味着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专注于日常的积累和成长,少一些患得患失的焦虑,也不必总去过度担忧未来的结果。与其在空想中消耗精力,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去积累力量。就像种树,耐心等待的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默默耕耘,等待它自然生长。 这些感悟或许朴素,但在实践中却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更适合的路径。无论是技术选择、业务规划,还是个人成长,保持这种务实而深刻的思考,总能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