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CRS
关注
Kay Capital
3周前
出金别走港卡、新加坡卡,CRS 的字段包括你的利息和期末余额。开个大额存单直接一个大调查把你避的税全部查出来。 开个美国 checking,实在不行开个野鸡波多黎各 checking。
#港卡
#新加坡卡
#CRS
#避税
#美国checking
分享
评论 0
0
OōEli.eth
1个月前
关于大陆居民海外炒美股,需要缴20%资本利得税的一些信息: 1.大陆居民通过香港券商交易港美股,需缴纳20%资本利得税(仅限已卖出股票的盈利),但港股通在2027年12月31日前免税。 2.纳税只针对已售出股票的当年盈利,不考虑账面浮盈或历史年度盈亏;可按“先入先出”或“加权平均”计算。 3.期权交易目前不纳入纳税范围,但该信息尚未完全确定。 4.各地税务执行门槛不同,传闻一线城市(如深圳)需年交易额超100万美元才触发税务通知,小城市可能门槛更低。 5.券商依据CRS将股票实际交易数据报送给国内政府,但目前不包括期权交易金额(该点尚存争议)。 6.短期对策:控制年交易额低于本地门槛、或用期权交易代替股票交易(期权到期无剩余价值,权利金更隐蔽)。 7.长期对策:在美国券商(如盈透IBKR)开设美股账户交易,因美国未加入CRS、受GDPR隐私保护,中国政府目前获取不到相关数据,不会征税。
#大陆居民
#美股
#资本利得税
#香港券商
#CRS
分享
评论 0
0
链研社
1个月前
带你了解清楚美股缴税问题和盈透证券到底能不能避税? 最近又有一批人收到税务局的电话了,辛辛苦苦在海外市场搏杀,赚了10万,结果年底被通知要交2万的税,你是什么心情? 更惨的是,如果你本金100万,去年亏了50万,今年刚回血10万,对不起,你可能还要为这10万盈利,乖乖交上2万! ➤ 为什么税务总局会对你的海外账户了如指掌?答案就是 CRS(共同申报准则) 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的金融账户信息交换网络。香港、新加坡、澳洲、加拿大……都在其中。目前被查最多的还是两家用户最多的中资券商。 香港等CRS成员国金融机构的账户触发门槛:你的单个金融账户(包括券商、银行)在一年中任何一个时间点,资产超过 100万美元,就会被标记,信息自动进入交换流程。 信息回传时间线: 当年6月30日: 将数据上报给香港税务局。 当年9月30日: 香港税务局整理后,打包传给中国内地税务总局。 次年6月30日前: 你可能会收到一份亲切的“补税通知”。 回传什么内容? 你的姓名、地址、税号等基本信息。 账户的总余额或价值。 当年账户的总收益(注意:是总数,没有明细,需要你自己拉流水去证明成本)。 所以只要你在CRS体系内,且资产超过门槛,你的海外账户基本就是“透明”的。另外有些只有几万美金的散户这次为什么也收到补税通知了?可能原因是交易量比较大,到了门槛,目前小户收到通知的概率还是比较小。 ➤ 如何降低数据回传风险? 1、控制单个账户资产始终低于100万美元,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把资金分散到不同国家、不同金融机构的多个账户中,确保任何一个账户在任何时间点(哪怕只有一秒钟!)都不要超过100万美元的红线。 优点: 简单直接,能规避大部分自动交换。 缺点: 管理麻烦,且治标不治本,未来政策收紧,这个门槛随时可能降低。 2、绕开CRS,转投FATCA 就是把你的主战场,从香港、新加坡券商,转移到美国本土券商(如美国盈透、第一证券、嘉信理财、摩根士丹利等)。 因为美国搞的是自己的一套 FATCA(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中美虽然在2014年签署了FATCA协议,但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分歧,至今未正式落地执行! 意味着,你放在美国本土券商账户里的数据,目前被回传给中国税务的概率极低。这正是大量高净值人群选择美资券商的核心原因。 ➤ 如何判断你是“美国盈透”还是“香港盈透”账户? 看开户时的注册地址: 注册地为 中国 → 美国盈透 → 账户号为 “U+数字” 注册地为 香港 → 香港盈透 → 账户号为 “F+数字” 大多数国人开的都是 美国盈透账户。 根据盈透客服反馈,盈透一个账号有两个账户,一个结尾是带F,一个结尾是不带F的,客服说带F的账户回传,不带F的账户不回传。 所以如果你的盈透账户是 U123456 那数据不会被回传。 盈透最大的问题是界面老旧、操作复杂,除了这点以外都是优点,交易看盘你还是可以用国内的券商,但下单用盈透,优点很多一一列举。 1、费用只有这些券商的 30% 2、资金大于 1 万美金还有额外的利息收入 3、融资利率超低 4、货币兑换无磨损 5、注册入金额外赠送 1% 的盈透股票(用下方链接注册才有)->/www.interactivebrokers.com/referral/hao463 良心,无需多言,当然最大的作用还是避税,而且注册不需要存量证明。
#美股缴税
#盈透证券
#CRS
#海外账户
#税务局
分享
评论 0
0
包叔
3个月前
境外收入补税这周发力了,北京上海好几个朋友已经收到税务局自查通知,要求前往税务局补税。凡是在富途之类香港中资券商开户的,潜在纳税额10万以上的,基本上跑不了,大部分都收到了追税通知。 目前因为美国没有加入CRS,在美国券商盈透、Schwab开户的,还没听说谁收到通知了。 有两个朋友当年几乎是同时开户的,规模相似,一个开了富途,一个开了盈透,开富途的现在面临200多万的税款...
#境外收入补税
#税务局自查
#香港中资券商
#美国券商
#CRS
分享
评论 0
0
链研社
3个月前
下午去听了一个关于这次港美股征税的分享,听的我快睡着了,用 AI 整理了一些关键点,有接到税务局电话的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批主要是针对 2022 年以后账户有 100 万美金和交易额巨大的用户。 ➤ CRS机制与全球税务信息交换 ❚ CRS核心机制 CRS(共同申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通过本地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至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填写的自我申报表(CRS表格)及账户信息(如地址、电话、交易记录)判定税务居民身份,并向多国税务机关报送。 ❚信息交换范围 - 涵盖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实体及保险账户。 - 信托架构下,委托人、受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信息均需交换。 - 交换字段包括账户余额、利息收入、股息收益、赎回金额等,但买入成本信息缺失可能增加税额计算难度。 ➤ 中国税务居民认定标准 ❚ 法律定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2. 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 实践争议 - 持有中国护照者通常默认为中国税务居民,即使拥有他国永居或海外资产。 - 住所认定不依赖房产或户籍,而基于“习惯性居住”事实(如工作、家庭等)。 ➤ 海外收入申报要点 ❚ 申报范围 - 收入类型:工资薪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利息)、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含虚拟货币交易)。 - 税率:综合所得(3%-45%)、财产转让所得(20%)、已缴境外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证明)。 ❚ 申报流程 1. 信息整理:梳理所有海外账户(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明细及境外公司关联收入。 2. 税额计算:区分收入来源国,合并境内收入后按中国税法核算。高频交易需逐笔或合并计算盈利。 3. 申报途径: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线下提交《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 风险提示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及偷税处罚(无限期追责)。 - 地方税务机关已加强核查,小额账户亦可能触发稽查。 ➤ 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 误区1:身份规划可规避CRS 仅持有他国护照或税号无法改变中国税务居民身份,金融机构通过多维信息(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综合判定。 “东南亚小国护照”“离岸公司”等方案易被穿透,部分机构前台承诺与后台操作存在差异。 ❚ 误区2:离岸架构免税 信托、BVI公司等架构需申报多层信息,离岸企业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及20%分红个税。 美国虽未加入CRS,但通过FATCA及双边协定与中国交换信息。 ❚ 误区3:零申报或无通知即安全 CRS信息交换自动化,金融机构需依法上报。未收到通知仍需主动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税。 ➤ 合规建议与总结 1. 主动申报:无论账户金额大小,按法规整理并申报所有海外收入。 2. 专业支持:复杂交易(如跨境信托、高频投资)建议咨询税务专家,避免计算错误或遗漏。 3. 警惕“方案”陷阱:勿轻信“免税架构”“不交换秘籍”,合规申报是唯一稳妥路径。 4. 关注动态:各国CRS执行趋严,OECD持续修补漏洞,长期规划需考虑法规变化。 ➤ 最后 CRS与国内大数据稽查形成双重监管网,税务合规已成全球趋势。收到税务局电话主动沟通联系,如实际亏损保存好券商结单数据
#港美股征税
#CRS
#税务信息交换
#非居民账户
#金融机构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