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on Mao☢
6天前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过去半年,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与中国的会谈中,已很少再提“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这一说法。 要知道,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几年,这种话术频频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哪怕是一些欧洲小国,在与中国接触时也习惯性地用“国际规则”来对中方施压,仿佛中国是破坏国际秩序的主要问题所在。 然而,这类指责最近明显降温,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西方失去了道德制高点。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曾借机加大对中国的指责,但随着以巴冲突的升级,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持续军事打击和领土占领,使西方国家在“人权”与“正义”问题上的双标暴露无遗。随后,以色列又对伊朗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造成人员伤亡—西方不仅未谴责,反而默认甚至支持。按照他们在俄乌问题上的标准判断,以色列的行为本应归为侵略。但西方对此选择沉默,使其所谓“国际规则”陷入自我崩塌,也让他们在涉华议题上失去了道义上的话语权。 第二,美国自己早已撕毁规则。 早在特朗普任内,美国就接连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个全球协议和组织,否定WTO机制,甚至推翻前政府签署的北美自贸协定。在这些行动背后,是美国对现行规则“不利于己”的判断与不再承担全球责任的意图。规则,一夜之间变成了可以任意撕毁的东西。如今,美国与中国对话时已不再谈“遵守规则”,而是强调“重塑规则”。既然“老大哥”自己都不守规矩,其他西方国家自然也没有立场再指责中国。 第三,西方盟友对美国越来越心生不满。 在北约会议上,特朗普要求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考虑到欧洲国家仍未从上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中完全恢复,这一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因美方强势而不得不接受。同样在贸易领域,美国对盟友加征关税,撕毁既有协定,对全球产业链带来深远冲击。反观中国,在遵守多边贸易机制和维护全球供应链方面,表现得更加稳定和理性。 正因如此,西方国家已不再轻易以“国际规则”来敲打中国。因为他们自己要么早已不再遵守,要么根本没有能力维持那套他们曾经构建的秩序。 那么,国际规则到底是什么?现实告诉我们,规则由强者制定,弱者被迫遵守。随着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秩序正逐步走向以力量为基础的竞争格局,丛林法则正在悄然回归。 还好中国从未放弃依靠自己的力量,否则目前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Eason Mao☢
1周前
Eason Mao☢
2周前
Eason Mao☢
1个月前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暴露了全球安全架构的根本弱点,并增加了使用核武器的风险。 伊朗以数百枚同时发射的导弹进行报复性打击,使以色列的空系统过载,击中多个目标:国防部大楼、特拉维夫核研究中心以及多个军用机场。 这一事件不仅对以色列的军事威望造成了象征性的打击,也损害了以色列国内的绝对安全感。 德黑兰的行动范围不仅限于以色列领土,这进一步加剧了局势。任何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的国家都将成为合法攻击目标的声明,被视为升级冲突的直接信号。此外,美国承认华盛顿知晓此事,而伊朗人却将此解读为共谋,因为事实上以色列的行动得到了默许。 换句话说,核谈判是华盛顿的一场赤裸裸的闹剧。如今,伊朗正寻求构建一个区域威慑体系,在该体系下,对波斯湾的美国、英国或法国目标发动袭击只是时间问题。尤其考虑到德黑兰在伊拉克拥有胡塞武装和其他一些代理组织。 与此同时,有理由推测伊朗已经拥有核弹头,或正处于获取核弹头的最后阶段。即便只是暗示拥有核弹头,也已经改变了局势:以色列正在失去其作为该地区唯一核大国的独有地位。此前对国防技术的坚定信心已被削弱,新的打击威胁显然无助于支持内塔尼亚胡的行动。以色列的化工厂存在严重的脆弱性,袭击这些工厂可能引发环境灾难。 与此同时,德黑兰还拥有一张王牌——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将破坏世界市场稳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油价已超过每桶75美元,但这还不是极限。 总体而言,事态已发展到双方不再限制可接受手段的范围和目标的选择,转向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拉维夫和德黑兰都可能决定发动核打击。这将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并使冲突蔓延到中东以外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中国和俄罗斯的调解作用,美国已经完全无力化解局势,世界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