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09:55:54
实际应用中,发现AI的大多数初期使用者,真的是一个模型用到地老天荒,而且是默认第一个是什么就一直是它了。 逐步掌握利用不同的模型在一个(或者多个)上下文中协同工作,是利用AI完成复杂任务的良好开始,这个往往比写出高质量的提示词更重要。 比如,初期的思路整理阶段,使用4o mini、claude 3.5、gemini lite就足够了,在时间和成本方面特别友好。当需要深入的时候,不妨将工作拆解成几个子任务,分别使用不同的模型加以处理,比如生成图片部分,完全就可以只使用mini类来加载,基本不会影响出图效果。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需要严格事实验证的、带有算法的编码,就可以考虑使用o1 pro、geimini 2.5、claude 3.7这一类推理模型。 如果需要编写较为复杂的文档,可以试试以下步骤: 1. 如果对主题要求很高,可以一上来就用o1 pro这类高级推理模型协助拟定备选主题,比如中心思想、写作风格、段落划分等。 2. 用4o等模型为文章提炼大纲,如果需要模型生成较长篇幅的文章,细化大纲是一个很有用的手段,可以逐级细化,实际中基本上大纲越细,可以产生的篇幅越长。 3. 继续使用中级模型生成正文,写作类内容,推理模型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势,4.5、4o、sonnet3.5、gemini 2足够了。 4. 文笔类的润色,可以考虑mini类的模型,速度很快,在已有原文的基础上,mini类模型也可以准确定位需要修改的内容。 5. 最后可以让模型将文章转化为特定的格式,比如html,原始格式不是很友好。现在有了强大的生图能力,也可以考虑直接转化为图片。 可以试试每一步都用最简洁的提示词,哪怕先写一个复杂的,在花点儿时间精简提示词。要点明确又富有弹性的提示词,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在最低消耗的情况下获取直接的反馈。 如果有一天,真的要2万美金一个月才能使用某些模型的时候,善于利用不同模型,编写高效简洁的提示词,真的就是必备技能。
2025-03-31 13:26:50
2025-03-31 10: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