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0 关注者
2小时前
粗野的红卫兵骂话 中国文化革命时期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它的粗野。作为这种粗野的语言风格的突变标志,大概不能不首推1966年夏北京红卫兵贴出的一系列大字报 ,这一系列大字报中最著名的,便是题为《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文章 。这张大字报不但提出了一个以后风行了整整10年的口号 “造反”,从而迅速在全国大中学校中燃起熊熊大火;而且在遣词用句上也一反常规,十分粗野,最惊世 骇俗的,要数文章
4小时前
1.1968年7月16日,哈尔滨松花江畔,万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两周年,游泳健儿下水前要读一段毛主席语录。 2.1968年9月5日,哈尔滨一家军队医院中的病人每天都要开展早请示、晚汇报的活动。 李振盛摄影
1966年12月10日,黑龙江省阿城县阿什河公社,小两口用毛主席语录装饰新房。李振盛摄影
2天前
破四旧风潮 王宇:红八月以后社会上就开始抄家了,就把斗“牛鬼蛇神”、斗走资派的事晾一边了。 在我的观念上,我是反对抄家的,所以我自己没有组织过一次抄家。但是我不能反对别人抄家。我去看过三次抄家,一个是北洋政府的一个姓刘的高官,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父亲。我看到的这次抄家,可以说是北京 最文明的抄家了。那次是李红旗带人去的。他们到了以后,把所有贵重的东西全都码放好,进行登记,然后叫故宫博物院来卡车,
侯瑛插话:当时我们学校对面这块儿,绒线胡同、西长安街南边尽是名人的家 ,特别多。那一块儿住的尽是伪满时期、国民党时期的遗老遗少、达官显贵、名人 ,乱七八糟的多极了,都是特别好的四合院。那时抄家也特别厉害,全是街道居委会、小脚老太太报的信,然后还有派出所报的信。当时我觉得我们抄家是 保护性的 。如果我们不去抄,别人就会去。我们去了之后呢,真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就是说,我贴上封条后你别的红卫兵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