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1
0 关注者
北冥有鱼
6小时前
大平台很容易给刚入行的人造成“我太行了,给我牛逼坏了”的错觉,并深陷其中。待两年,祛魅了,就好了。 见识一下最好的项目和同事,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做事标准,打磨能力。然后就得独立了,从精神上、财务上和项目来源上完全独立。 依靠大平台,就像寄生在鲸鱼上的藤壶,养分源源不断,永远饿不死,但你永远去不了想去的地方。
卫斯理
7小时前
今天才知道获得奥斯卡奖的知名电影《入殓师》的导演泷田洋二郎,刚入行时是拍色情色情电影是,而且一口气拍了三十部。 所以牛逼的人并不会被起点和背景所困扰,该牛逼还是牛逼。 最近内地重映《花样年华》,想到了王导,最早王导是以编剧入行,香港很多武侠电视剧、无厘头喜剧都有王导的身影 但当上了导演后,他的风格和之前从事的事情毛关系都没有,也没有延续 香港 890 年代的电影风格,而是搞出自己
sitin
14小时前
我身边不少技术朋友,一想做副业就容易陷入一个极端: 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幻想着有一天拍桌子离职、全职创业。 但我自己这几年,其实一直是慢慢从“主业+副业”, 滚到了“副业变主业”的。 中间的状态很朴素: 晚上用 AI 工具先做一点小项目验证 周末试着接几个小单、做几个小工具 有效果,再考虑要不要拉长线、做品牌、做出海 我现在挺认同一句话: 副业不是让你今天就翻盘,而是给几年后的你,多准
ilovelife
2天前
个人开发者已死,学点传统技能傍身 😂 看到有人发这个标题的文章,里面这个图有意思,想问下是不是修复奢侈品比较有含金量, 去哪里能学,要是修坏了不会让我赔吧
Hazel紫苏
大家知道职场的底层逻辑吗? 学校不教逻辑思维和职场规则,但公司偏爱逻辑强、懂规则的人。多数人要踩坑多年才看清门道。我把这些底层逻辑写出来,愿后来者少走弯路。 这套方法并非我首创,来自职业规划导师的提炼。在当下环境,年薪百万是一个合理且安全的位置,会倒逼你打磨能力与优化职业路径。 核心等式: 薪资上限 = 岗位 × 行业 × 公司 × 职级。从这四个维度拆解大目标。 第一,岗位是最小的颗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