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

给你们讲一个懒猫相册开发者的故事吧 时间拉到2022年,那时候公司入职了一个小伙子 擅长写Vue和玩Linux,小伙子平时不太喜欢说话,所以第一个月就没有怎么管。那时候我们正在测试硬件模具,看了小伙子写代码能力还可以,我说开发相册App吧,然后我就去深圳了。 过了半个月回来的时候,问进度,同事说小伙子骑自行车摔了一跤,把手臂摔断了。哎呀,怎么这么不小心啊 等小伙子手好了,就继续开始写相册,第一版懒猫相册写出来的时候被我狠狠的喷了。我说用户有可能有30万张图片,你们怎么用传统的Web控件就开始写了?浏览器的原理,如果超过2000个DOM元素,像Vue和React这种响应式前端框架,光首次layout计算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你们为了上传去重,居然每个相册都用md5计算?你们知道万一用户手里是一个红米那样的渣渣手机呢?图片还没有上传,手机的电都被你们暴力算md5算没电了 那天我这个商务真的对研发的同学好一顿教育啊,哎,教育是教育,等消了气,我又给全体前端开发做了一次前端技术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讲解动画的原理,怎么通过自绘、逐帧曲线变化,来欺骗用户的视觉,形成流畅的自绘控件。自绘控件的原理就是通过画布绘制,把相册这种几十万的对象的场景,从传统的DOM指数性能消耗,减少为单屏的常量绘制。因为像相册这样,你是不可能把几十万的对象都弄成DOM的,而且Vue/React这种动态属性绑定的设计,尤其耗费性能,几十万对象一上去,layout非常耗时(白屏),任何操作都会让浏览器性能榨干,甚至内存过爆卡死。而自绘控件永远都只用绘制可视范围内的对象,现代计算机绘制任何一个屏幕的内容都是非常非常快的,只用做好动画帧分解就好了。 讲完自绘后,我又讲了为了动画流畅,我们可以适当的实现双缓冲,简而言之,就是你的绘制对象要超过用户的屏幕,这样当用户滚动的时候,屏幕外的内容已经准备好了,就不用每次滚动都需要重新绘制,减少因现绘制导致的屏幕反复闪烁。 为了让同学们听懂,我在白板上用画静态图片的方式一帧一帧的讲解,画了整整两白板,甚至还表演起来了动画的变化。 当时下课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听懂了没?大家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讲完又去深圳整硬件了,因为快过年了,要赶进度,出差路上我还在想,虽然自绘控件可以解决任何超多对象的图形App性能问题,但是真的要做到极限性能,需要对图形绘制的原理、坐标的计算还有数据结构的设计都要想的非常清晰才行,要不很容易写出意大利面条的代码,无法维护。当时我还在整硬件,就那么想了想,没有对小伙子能够实现自绘抱有希望。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相册1.0就写出来了,我当时听了非常震惊,我说怎么做到的?同事说,相册的小伙子春节一天都没回家,就在武汉吃泡面,吃了20天,一个人从零写了相册的自绘控件。 我靠,他居然没回家啊? 我用了一下新版相册,非常惊喜,看来小伙子完全懂了。新版的相册利用了自绘和双缓冲,实现30万张照片任意拖拽,0.5秒内把家中照片全部绘制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体验非常棒,我们应该是5G云相册里面缩略图显示最快的厂商了,这完全归功于懒猫相册的开发者,从零撸的自绘控件。 你们看,一个应届毕业生,只要又决心,用心学习,死磕就可以快速成长为技术大牛!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喜欢我们创业故事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喜欢我们产品的老板,欢迎购买懒猫微服,评论区打1有优惠!
Y11
3周前
说说国内求职时间点的情况。 面对每年的春招与秋招,不少求职者常感困惑。 其实这两大招聘季就像一年中的两个"求职窗口",了解它们的差异,能帮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规划职业路径。 从时间来看,春招通常在3-4月启动,秋招则在9-10月拉开序幕,这两个时段恰好对应着应届毕业生求职的两个关键节点——前者是前一年毕业的学生利用春季补录机会,后者是针对下一届毕业生的集中吸纳。 在招聘对象上,秋招更像是企业的"年度人才采购季",主要面向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同时也会吸纳有实习经验的往届生,岗位类型以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培训生为主,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春招则更像"查漏补缺"的调剂窗口,企业会针对秋招未招满的岗位进行补招,岗位类型更偏向基础岗位和部分有经验要求的职位,虽然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但岗位总量有限,需要求职者敏锐捕捉机会。 从岗位质量看,秋招的岗位选择更多元,既有大厂的管培生项目,也有细分领域的专业岗位,是应届生进入理想企业的黄金机会。 春招则更侧重"实用型"人才,岗位稳定性相对较低,部分岗位可能存在"临时过渡"性质,但对于秋招失利或有特殊情况的求职者来说,仍是重要的"二次机会"。 周期和规模上,秋招堪称"马拉松式"招聘,从8月的提前批开始,到11月的补录结束,持续4个月左右,企业会分批次放出岗位,给求职者充足的准备和选择时间。 春招则显得紧凑些,往往在1-2个月内完成所有流程,适合快速决策型求职者。 其实无论春招还是秋招,核心都在于"精准匹配"。 对于应届生,秋招是积累经验、明确职业方向的关键;对于有经验的求职者,春招则是调整职业赛道的契机。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应届生要尽早准备简历和笔试,有经验者则要突出过往项目成果,同时保持对招聘信息的敏感度。记住,每个招聘季都是一次机会,用心准备的人总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脱颖而出。
Y11
1个月前
写给应届生:刚毕业应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职场选择中,大小公司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工作模式和个人成长路径上。 对初创团队而言,“多面手”是常见需求,因为小团队资源有限,每个人需要快速承担不同角色,这种灵活性确实能提升协作效率,减少因分工过细带来的沟通成本。 但这种模式也可能让员工长期处于多任务的压力中,若缺乏清晰的成长规划,容易陷入“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的困境。 大型公司则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成熟的流程和体系能保障业务稳定,但也可能因层级较多、决策链条长,让个人在项目推进中感到束缚。 比如跨部门协作时,常需要反复沟通对齐目标,有时甚至会因权责划分不清影响效率。 不过,大公司也有其独特价值——规范的培训体系、前沿的行业视野,以及接触复杂业务场景的机会,这些积累对个人能力的系统性提升很有帮助。 从大公司到创业公司的转型,需要谨慎评估。 有些大公司员工习惯了流程化工作,面对创业公司的快速变化和模糊边界,可能会因缺乏自主权或资源支持而产生挫败感。 反之,若创业公司能提供清晰的目标、充分的信任和快速成长的空间,且创始人具备开放的管理风格,大公司背景的人才反而能凭借经验优势快速落地业务。 关键在于双方的“适配度”:创业公司需要明确自身阶段的核心需求,而个人则要判断自己是否渴望在不确定性中探索更多可能性,或者更倾向于在成熟体系中深耕专业领域。 无论选择哪种环境,持续学习和主动沟通都是共通的生存法则。 小公司要避免因“灵活”而牺牲体系化建设,大公司则需警惕“流程依赖”带来的创新惰性。 对职场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纠结公司大小,而是看清自身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目标,找到能让自己持续创造价值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