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guang Wu / 吴国光2025-04-15 08:04:20在当代中国历史上确定赵紫阳位置的两项政治行动都未有得到足够研究。一项是 他的政治改革,这一改革甚至在二十年之后仍然还是有关中国政治转型的官方政策的顶峰。另一项是他在 1989 年的政治决定,主张用民主与法治来平息社会震荡,拒绝用军事镇压来对付学生。这一决定使他付出了近十六年失去人身自由的代价。第三波以来全球民主转 型的经历表明,政治精英之间的互动对于这样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像赵紫阳那样的体制
xiaokang su2025-04-07 00:55:49《河殤》与一代人驾驭现代化的紧张局势触动了深层次的共鸣。它的作家苏晓康很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这部纪录片得到了党内高层人士的支持,包括前主席杨尚昆、邓樸方(邓小平的儿子)和总理赵紫阳——他们每个人都支持甚至主持了该系列的特别放映。但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之后——一些学者认为,部分是由《河殤》的广泛影响所催化——该系列在大规模的政治镇压中被禁止。几十年后,《河殤》仍然是一份强有
朱韵和2025-04-06 03:41:35邓小平南巡的两面影响 邓小平南巡阻止了经济改革的逆转,加快了向市场化推进的速度。另一方面,邓小平南巡在政治上完全放弃了他在1980年和1986年关于政治改革的承诺。放弃了他在1980年的“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的提法。他在南巡讲话中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只二十年。”针对有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