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艾地生:当年明月安在哉–略谈对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判断 当年明月安在哉?石悦的经历遭遇无疑具有中共特色国典型的社会学样本意义。但笔者还要从其阅历和作品本身引申,略谈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判断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从作品一窥作者的价值观。“当年明月”的笔名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的词句“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可以看出石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认可。他熟读中国史书,尤其是明史,其认知视野和价值观深受中国传统儒家出世经世济世的影响,这也解释得通其热衷官场宦途的原因。 他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还特别推崇张居正、王阳明等,真不能排除其有“帝王师”的想法和野心。作者出身基层公务员的家庭背景,以及大学年代与初入社会进入体制时,正是中共改开新洋务运动高潮的江胡时代,其知识结构和认知基本不具备周有光先生所倡导的“多从世界看中国”的格局,与1980年代胡赵主政时期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氛围已不可同日而语,正是中共“工程师治国”大行其道的年代,正是国家社会充斥工具理性而不问价值理性的年代。所以石悦的认知里理所当然地基本不具备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观,而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及中共特色体制的工具理性为主,价值理性稀里糊涂甚至阙如。多年来,笔者目力所及,石悦这类文化人可以说比比皆是,见怪不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