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前

关于大a,说两句得罪人的话 《A股,可能是最后的逃命波》 -- 这轮期待已久的A股上涨,可能是他们用拉盘铺就的,散户们的通往地狱之路。 这轮A股上涨,许多人看作是希望,但我认为它更像一场精心布置的陷阱。因为A股的底层代码,已经被重写了: 第一、功能异化是A股的“新常态”:它的首要目标已更加远离为股东创造回报,而是更着重于服务于“稳定”这一政治大局。 除此之外,在“为投资者创造回报”的目标之前,市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为国家留住资本”。 当面对美国稳定币法案、美股上链等金融革命对国内资本的虹吸效应,A股必须创造“财富效应”来留住资本。这其实也是一种经济维稳,但和之前的单纯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显然是一种加码和升级。 第二、制度性折价:当“稳定”压倒一切,政策之手就取代了市场,成为唯一的定价锚。结果就是人造慢牛和系统性的“估值折价”。 政府既希望股市上涨提振信心,又恐惧民营企业(尤其在AI领域)借此壮大失控。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为整个市场设定了无形的天花板。 第三、外部枷锁:内部矛盾之上,是外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AI和加密货币正在武装“主权个人”,使其有能力对抗“主权国家”的资本管制。而美国通过稳定币法案,主动拥抱这一趋势,等于为全球资本修建了一条合规、高效的“出埃及”的高速公路。 中美博弈叠加技术革命,为持有人民币资产增加了巨大的、无法量化的风险。 第四、信任崩塌: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官方经济叙事与市场现实、个体感受的鸿沟越来越大。当宏观数据失去可信度,投资者在无法信任基本面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投机博弈。市场的“信心溢价”彻底转变为“信任折价”,共识的基础已经瓦解。a股更像牛市末尾的币圈的meme,圣诞树的浇给是大多数股票必然的结局。 第五、信仰缺失:这是引爆“逃命波”的最后一根稻草。多年熊市套牢,早已耗尽了投资者的耐心和信仰。当这轮上涨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为“官方拉盘,掩护离场”的策略时,巨大的沉没成本不再是留守的理由,反而成为决绝离场的最大推力。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卖出解套的最后机会。这样的心态蔓延,市场的尾段,只会成为争相逃跑的挤兑。 最后、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A股市场如今发现自己正与新的链上金融体系进行一场不对称的系统性竞争。 过去,竞争发生在交易所之间,如纽约证交所与上海证交所。 现在,竞争发生在两种根本不同的资本“操作系统”之间。一个是封闭的、自上而下指令驱动的、以政治稳定为首要目标的体系;另一个是开放的、受规则监管的、以技术效率和全球互操作性为核心的体系 。在这场基于效率和信任的竞赛中,大a所基于的中国现有的金融模式处于相当大的劣势中。 它唯一的防御手段,就是增加退出的成本,并在国内制造繁荣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