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收入到目前 6W+ 了,不出意外的话,到月底今年累计就跟过去一年的收入差不多了。 说起来我现在比过去,在经济上肯定更宽裕了,但我却还是会因为小钱而陷入内耗。 前天收到一笔钱,五位数,晚饭前我想去买点卤味,我在美团、抖音上转了半天,去了家里楼下两家卤味店,最后在紫燕百味鸡要了美团 21.8 的套餐,服务员舀了一勺,我一看,就一点点,我跟服务员说不要了,最后啥也没买,20 块钱,真可笑。 完了我都觉得很纳闷,几十块钱而已,我明明挣了钱,我为什么舍不得?那一瞬间我都想哭,我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还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吃饭,我买了 80 块钱绝味鸭脖,老婆开玩笑的说。我从来没买过这么多给她吃。 如果是身边人想要,如果是我老婆说要吃,我毫不犹豫会买。我自己有这个需求,我却要压抑自己?我没有配得感? 我觉得这些都是跟小时候成长环境造成的。 为什么朋友来家里吃饭,我会准备好吃的喝的? 应该是小时候,家里来客人,家里也总是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客户,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家里来人,因为有很多好吃的。 好吃好喝招待人并不是要面子,是对客人的尊重。 那回到我自己,为什么我舍不得? 我记忆中,小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说 - 家里条件不好 - 这个太贵了 - 还欠 XX 钱 等等 所以从小我印象中,都家里穷,事实也是,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有人来家里讨债,那时候我还不懂,只是感觉气氛不对,我爸有点惆怅的应付别人。 我也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欠钱,记忆中爸妈一直也很忙碌,我妈忙着厂里打工,我爸做一点小生意,很小的那种,应该是这个生意赔钱了。记得在赶集的时候,他和别人不知道哪里搞来那种仿古的青铜器,摆摊卖,甚至有一年街上卖过竹篙,晾衣服的竹篙。我猜这两次应该是他最窘迫的时候。 所以,我们家穷吗?我并不觉得,我记得初中时候,我想买台电脑,我爸说中考考上了就买,后来在高一的暑假,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我现在还记得 19寸三星显示器,技嘉的主板,AMD 的CPU 花了我爸 4300 左右,过了很多年,我已经大学毕业了,我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那台电脑是家里最贵重的「财产」。 后来这台电脑陪我上了大学,大学的时候,我发现班里有些同学,他们可能经济体条件更差,我最少吃喝不愁,但有些同学必须的去勤工俭学。我记得有一回室友急性肠胃炎,半夜住院,我们几个人陪他一起去,凑不齐医药费,办不了住院。我拿出高考完爷爷叔叔们给的一万块垫付的。 在大二下学期,我突然反应过来,我好像什么都不会,毕业我该怎么办?那时候正好参加了一个校外培训机构的体验课,想去,学费 4000,我犹豫了几个晚上,跟我妈打了个电话,我妈说,你想学就去吧,我给你钱。挂了电话,我就哭了。在学完以后,我很快就出去实习了,晚上回学校,还能干点私活,那时候一个月工资2000+,住学校,一顿饭不到 10 块钱,真的是太爽了。后来买了第二台电脑,ASUS K53 也是 4000多,这回应该是没问家里要钱了。 我想表达的是,无论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怎么样,我父母已经把他们最好的给了我。我并不觉得在物质上、情感上我是有缺失的,反而,我觉得我相对很多人来说,我的童年是丰盈的。 我还是舍不得吃卤味,只能怪我妈了。再就是怪自己,缺失没赚到足够多的钱。其实很多钱花了就花了,不要内耗。 现在我不想让我儿子也有这种心态,我有时候会跟他说,爸爸最近赚了一点钱,我们去 XXX 吧。最重要的是,让他觉得,没有钱我们赚就行了。而不是强调,没有钱,我们就不要了,我们就压抑自己的需求。 昨天给他买了个一个滑板,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起因是,暑假刚开始的时候,他今天突然说想买一个有钢铁侠图案的滑板,我觉得他只是想一出是一出,正好学校要求跳绳打卡,我就跟他说什么时候可以一口气跳 50 个。我就给他买,昨天他终于做到了,睡前我给他买了,今天早上在床上睡觉,他就问我到了没。 真好,希望能把自己走过的错路,让他少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