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OpenAI 发布了两个开放权重模型! 给大家带来深度解析! gpt-oss-120b 激活参数量 5.1B gpt-oss-20b 激活参数量 3.6B 两个都是 MoE 架构的推理模型. 首先, 这两个模型发布的就已经是量化版本了, 他们的 MoE 层直接用 MXFP4 精度训练的! 这意味着暂时没有办法微调这两个模型了 (现有微调框架不支持, 得等等). 然后, 大家肯定知道 OpenAI 搞了各种奇怪的命名, 比如 O3-mini-high, 这个 high 是啥? 现在答案揭晓, OpenAI 的模型是可以配置推理努力程度的. 分为三档, low, medium, high. 当然 high 模式下跑分最高, 相对的思考时间更长. Agent 功能适配得非常好, 原生针对 function call, 网页浏览, 执行 python 代码, 各种结构化输出进行了优化. 这也能从从跑分上看出来, 使用 tool 后分数均有提升. 接下来是深度内容: 首先 openrouter 上的 horzon-alpha 和 horzon-beta 肯定就不是这俩模型啦, 上下文长度不同. 那么 orzon-alpha 和 horzon-beta 可能就是 GPT-5 系列了, 不过大家测过后都说效果没那么惊艳, 我之前猜测可能是 GPT-5-mini, 让我们拭目以待哈哈. 其次! 重点的重点! 这俩模型原生上下文长度只有 4K! 通过YaRN位置编码缩放和滑动窗口注意力最终扩展到 131072 token. 这意味着可能超过 4K 后召回性能会严重下降. 我给大家做了测试, 方法很简单, 把《孔乙己》塞进去, 然后问模型文中孔乙己这个名字出现了多少次? 答案是33次, 次数越接近这个值召回越准确(我们暂时忽略FP), 因为大模型要回顾上文才能统计. 可以看到 gpt-oss-120b 回答是 22 次 (66.67%), 作为对比, 我是用 GPT-o3 回答是 32 次 (96.97%),所以建议做RAG的场景这两个模型使用要谨慎. 当然实际也建议等等 Fiction.LiveBench 的测试结果, 会比我这个快速预览准确很多. 另外, 从官方自己的跑分看, SWEBench 分数还是很高的, 达到了62.4 (claude-Sonnet-4 是68, Qwen3-Coder-480B 是67, Kimi-K2 是65.4), 但 AiderPolyglot 分数相对较低 44.4, (claude-Sonnet-4 是56.4, Qwen3-Coder-480B 是61.8, Kimi-K2 是60). 所以实际编程效果还需要测试. 稍后我马上为大家带啦写代码的实际性能测试! #openai #GPT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