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沉痛的伤疤:文革中逼上绝路的100位精英 文/千山老余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这些精英走向死亡之路的共同之点,就是悲壮二字。在没有全面普查、没有开放档案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梳理这一名录的过程,是令人压抑和沉重的。 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自戕,都是让人悲痛的;何况那么多国家民族的精英和栋梁之材,其中不少还是所在领域的权威、泰斗、大师级人物!他们的离去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带来的损失,更是无可估量的,那是历经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都无法弥补的! 图1 白辛 1920年生,吉林永吉人,赫哲族,原名吴宇洪。著名剧作家。1939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创作了多部抗日剧作。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调到哈尔滨话剧院。他先后创作或改编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焦裕禄》等。文革开始,《冰山上的来客》被打成“大毒草”遭受批判,1966年9月在松花江边自杀。 图2 曹亨文 1910年生,浙江临海人。新闻史学家,教授。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新闻学硕士,并参加反帝大同盟,宣传抗日。1939年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讲中国和外国新闻史。文革中被诬为“英国间谍”,遭迫害,1968年6月19日自杀。 图3 陈邦宪 1914年生,江苏嘉定人。著名医学教授。193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在重庆等地从事医务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保健处处长。1947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回国,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仁济医院院长。还参加上海第三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并担任第十大队队长。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4月15日,受清队运动影响,陈邦宪跳楼自杀。 图4 陈昌浩1906年生,湖北武汉人。原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委、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西路军失败后转辗到达延安,1939年去苏联。1952年回国后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文革开始后不断被揪斗,1967年7月30日服大量安眠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