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朱韵和

#文革#陈毅#批判会

王宗禹:陈毅批判会纪实 1967年,文革开始的第二年,那时我在北京上高一。8月上旬的一天,别人给了我一张票,说是到人民大会堂开陈毅的批判会,晚上7点开始。我早早就到了,大会是北京外国语学院造反兵团组织的(准确名字记不清了,反正是“北外红旗”的对立面)。会场气氛很热烈,到会的大都是大学生 ,作为中学生的我悄悄地坐在角落里看热闹。 开会的时间到了,主持会的是个穿白衬衫的小伙子,肯定是个头头,口才很好。他说,周总理答应来参加这个会,但是今天很忙,当然,总理一贯很忙,但是今天特别忙,实在脱不出身,他委托李富春同志代表他参加这个会(李富春当时是政治局常委)。我这时才注意到主席台上的人里有一个光头很亮的瘦小老头。 主持人又说,我们欢迎富春同志来参加这个会,但是我们希望中央文革的江青同志、伯达同志、康生同志也来参加我们的会。我们正在和中央文革联系,等他们来了我们再开会。下面一阵轻微的骚动,中央文革会不会来人,什么时候来都不知道,只好耐心地等。可怜李富春堂堂政治局常委,被这帮学生晒在那里。 学生乐得在有空调的人大会堂里,比外面三伏天的燥热舒服多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空调)。有的人干脆睡起了大觉,有人在嘁嘁喳喳聊天。我惊叹于这些毛头小伙子的学生头头竟然可以直接和周总理、中央文革通电话。 大约过了二三个小时,会场前面一阵骚动,会场情绪一下起来了。一伙人簇拥着一个穿军装的人上了台,我一眼认出那个人矮胖,戴黑边眼镜,是陈伯达,另有几个随行的人也穿军装。有人在喊口号:“向伯达同志学习”“向伯达同志致敬”。会场气氛一下热烈起来。陈伯达一边走一边脱去草绿色的军装,穿着雪白的衬衣。主持人一下亢奋起来,马上宣布开会,先请伯达同志讲话。 陈伯达的闽南普通话已经大有进步,一年前我听过陈伯达讲话,一般人根本听不懂,还要文革小组的王力做翻译。陈伯达先表示对这个大会的支持,说你们成立的什么什么批陈联络站就很好嘛,旁边的学生小声更正他说的联络站的名字。还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记不清了。讲话中间不时被学生“向中央文革致敬”一类的口号打断,气氛很是热烈。 陈伯达口气一转,说我向小将们提点意见好不好。没等学生反应他就说,周总理是支持你们这个会的,因为太忙来不了,委托李富春同志代替他来,李富春同志是政治局常委啊,你们完全可以开会了。可是你们非要我们中央文革来人才开会,这样做很不好,是对我们的要挟,我给你们提这点意见能不能接受啊? 讲话中间有人照相,闪光灯不断,他说,不要给我照相,我长得又不好看,引起一片笑声。最后说给你们提点要求,今天我在这里讲了几句话,明天不要大字报大标语上街,什么“伯达同志讲话好得很哪!”我讲什么了就好得很呐。然后就起身告辞,一帮人簇拥着离开。陈伯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前后也就十几分钟。 主持人马上宣布批判会开始,这时才发现,陈毅已经站在台上左角了。上身穿的军便装,没有领章也没戴帽子,微低着头。站在一个讲台后面,讲台上有个话筒。有人开始喊口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也有喊“打倒陈毅”的,还有喊:“陈毅不投降就打倒他”。 一个男学生走到舞台正中的讲台开始发言,发言的主题是,文革初期北京外国语学院一些学生贴大字报反对驻校的工作组,陈毅派了警察晚上在学校外面巡逻,罪名是镇压学生运动。发言是照着稿子念的,声色俱厉。 发言到最后,男生大声喝问陈毅:这些警察是不是你派的?陈毅回答也很痛快:是我派的。问:你是执行谁的命令?陈答:“我是秉承刘少奇的黑旨意”。感觉陈毅真是个爽快人。 后面发言的主题是陈毅整陈伯达的黑材料,滔滔不绝讲了一大通,最后喝问陈毅是不是承认。陈毅说,当初外事口的张彦整的陈伯达的黑材料,拿给我看,我认为他是在挑拨我和伯达同志的关系,这些材料我看了以后交给周总理了。 对于陈毅的辩解学生似乎一时不知怎样应对,于是就高呼口号“陈毅必须老实交代”“打倒陈毅”之类的。陈毅又说,我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狡辩是没有用的,你们不信可以去问周总理。这个回合学生真有点语塞了。于是就用喊口号掩饰尴尬。 下面有一个发言主题是揭露批判陈毅的修正主义文艺思想。陈毅以前当过对外文委主任,发表过不少对外国文艺、文学思想的讲话,各种场合讲的,林林总总还真不少,搜罗到一块,按照当时标准,上纲上线,几乎每句话都有问题,不是资产阶级的就是修正主义的。发言人慷慨激昂,发言还没有完毕陈毅就插话了:“批得好!批得痛快!” 还有些别的批判主题,已经记不清楚了。大会结束时请李富春讲话。李富春的口音也比较重,但是还能听得懂。他讲话倾向性很明显,他说陈毅同志有错误应该批判,这是毛主席,周总理都同意的。你们喊的口号里有一句“打倒陈毅”我不能同意,另一个口号“陈毅不投降就打倒他”,我看比较合适。 事情已经过去50年了,那一段历史确实不该忘记,趁着脑子还清楚写在这里,供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参考。

相关信息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4 05:40:52

摩托车飞虎队最早被抓 记者:八九民运期间,北京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市民组成的摩托车飞虎队。您是飞虎队的队员,是吗? 王丽玲:这个要解释一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成立过任何什么队伍。飞虎队是老百姓的一种称谓。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每天晚饭后,骑着摩托车到广场上来遛弯儿,跟你步行遛弯儿一个 意思。后来好多人就形成习惯了,晚饭后都开着摩托车过来,然后觉得不过瘾,尤其是北京市政府出动直升飞机撒传单之后,那个声

谷风

谷风

2025-05-13 21:16:21

莫言生于1955年,1960年他五岁。这是他关于饥饿的刻骨铭心的回忆。我与他的年龄相差不大,亲眼目睹了共产统治的残酷。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比“文革”时更冷漠,更恐怖的是已非当年的“民智未开”,而是人人奉行胆大有官做!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3 06:53:30

老绥远韩氏:死里逃生的“刘红鼻子” 电建公司行政科科长刘志山,山西人。是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因为说话随意、口无遮拦,一直官运不济。他身体孱弱。背佝偻着,前额突出,牙齿外露,酒糟鼻子红红的,人们都叫他“刘红鼻子”。记得军管会的干部就曾经下结论说:“你们看那个刘志山,像不像《智取威 虎山》里的座山雕?就凭他那个长相,能是个好人?” 文革初的一天,电建公司食堂管理员老赵上街买了一只大肥鹅。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3 05:58:29

讨价还价 1945年9月30日天津,宾夕法尼亚州的海军陆战队下士理查德·米勒(Richard W. Miller)与一名天津人力车夫为车资讨价还价。米勒下士任职摄影师,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该部队在天津登陆,代表盟军接受日军缴械投降。

Jacobson🌎🌸贴贴BOT

Jacobson🌎🌸贴贴BOT

2025-05-12 08:54:31

当年苏联也是这么评价洋快餐的,但不妨碍之后麦当劳门口排队的人更多了。

评论 0

相关信息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4 05:40:52

摩托车飞虎队最早被抓 记者:八九民运期间,北京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市民组成的摩托车飞虎队。您是飞虎队的队员,是吗? 王丽玲:这个要解释一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成立过任何什么队伍。飞虎队是老百姓的一种称谓。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每天晚饭后,骑着摩托车到广场上来遛弯儿,跟你步行遛弯儿一个 意思。后来好多人就形成习惯了,晚饭后都开着摩托车过来,然后觉得不过瘾,尤其是北京市政府出动直升飞机撒传单之后,那个声

谷风

谷风

2025-05-13 21:16:21

莫言生于1955年,1960年他五岁。这是他关于饥饿的刻骨铭心的回忆。我与他的年龄相差不大,亲眼目睹了共产统治的残酷。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比“文革”时更冷漠,更恐怖的是已非当年的“民智未开”,而是人人奉行胆大有官做!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3 06:53:30

老绥远韩氏:死里逃生的“刘红鼻子” 电建公司行政科科长刘志山,山西人。是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因为说话随意、口无遮拦,一直官运不济。他身体孱弱。背佝偻着,前额突出,牙齿外露,酒糟鼻子红红的,人们都叫他“刘红鼻子”。记得军管会的干部就曾经下结论说:“你们看那个刘志山,像不像《智取威 虎山》里的座山雕?就凭他那个长相,能是个好人?” 文革初的一天,电建公司食堂管理员老赵上街买了一只大肥鹅。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13 05:58:29

讨价还价 1945年9月30日天津,宾夕法尼亚州的海军陆战队下士理查德·米勒(Richard W. Miller)与一名天津人力车夫为车资讨价还价。米勒下士任职摄影师,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该部队在天津登陆,代表盟军接受日军缴械投降。

Jacobson🌎🌸贴贴BOT

Jacobson🌎🌸贴贴BOT

2025-05-12 08:54:31

当年苏联也是这么评价洋快餐的,但不妨碍之后麦当劳门口排队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