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朱韵和

#小天安门#美国议员#六四事件

小天安门:美国议员回忆成都“六四” 6月4日,跟北京和其他地方一样,成都也开始了政府的镇压行动。武警总队于凌晨进入成都市中心。大约50名在那里的学生在上午七点半左右被清场,有两人在混战中死亡。其余的学生被带走了。据我所听到的,至少有三人在此过程中死亡,100人受伤——可能更多。据我6月5日采 访的美国领事馆官员斯科特·贝拉德(Scott Bellard)说,最开始在成都没有真正的学生民主运动,但在年轻工人和失业青年当中存在巨大的动荡,主要是对腐败和失业感到忧虑。 在接下来的一天左右,城市中心已经不受当局的控制。我看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与示威者的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有点让我意外的是,从一个习惯了身边的警察的高度武装的美国人看来,我没有看到成都的警察手中有枪。相反,他们使用警棍、盾牌和催泪瓦斯来攻击人群,并试图驱散他们。 然而,这些战斗仍然造成了死伤。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或是水泥块,以便前进;然后警察把催泪弹投入人群进行反击,带着恐慌的人群又往后退。不可避免的是,最前面的一些年轻人——示威者中几乎没有女性——在碰撞与混乱中跌倒。人群发生踩踏,警察趁机攻击他们。我看到很多人遭到殴打和被捕。 我当时写到,“被殴打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向警察投掷石块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人,而是那些在警察冲上前时,跑最慢的人。” 当人群再次冲上前的时候,有一些人被救了回来,他们被朋友或是好心人带回来,大多都流血了,甚至有的失去了意识,我都拍了照片。我想知道他们会被带去哪里,要怎样得到医疗救治。人群中有人说,他们不能去医院,因为警察会在那里抓他们。 在整个动荡期间,我跟一些人交谈,他们认为民主仍将来临,或是说为之奋斗很重要。虽然我没有学过中文,但我还是设法找到了能用英语交流的人。 17岁的邹毅(音)是成都七中的学生,他告诉我,“学生们希望我们的军队更强大,更美丽。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国家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人民统治。我认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在国家解放后,人民不敢说出他们的想法。” 一所中学的马老师说:“他们在战斗,因为在我们国家没有任何自由和民主。在北京,警察打了学生,同样,在成都,警察也打了学生。”他跟我解释,“大多数是学生,但也有许多市民。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参与进来,因为只有通过这条路,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自由而强大的国家。我们认为现在的政府不是我们的政府。” 在街头,有时我靠近前方,近到足够清楚地看到当局和人群之间的拉锯战。这些天我吸入了大量的催泪瓦斯(我用一条湿围巾盖住鼻子和嘴巴,但眼睛只能露在外面)。我没有被催泪弹击中过,但冲在前面的人确实深受其害。 还有的时候,我会走进已被人民接管的街道上的某座建筑里,做人们所说的示威游行的看客。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充满兴趣。 6月4日晚上,我写到: “尽管有催泪瓦斯的刺鼻气味,但在人群的外围却有一种节日的气氛。今天是星期天,对中国人来说是休息日,很多出行的人家都被困在市中心的僵局中。许多人似乎将其视为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们把孩子高高举起好看得更清楚。年轻人在主干道上游行,自豪地展示战斗的纪念品。一个少年把一个未爆炸的催泪瓦斯罐晃来晃去,引来旁观者的好奇与惊讶。 许多市民来这里不是为了战斗,而是看热闹,体验一下处于战斗前线的轻微危险所带来的刺激,偶尔催泪瓦斯的烟雾和每一次爆炸引起的人潮的惊恐逃窜,都会增加这种刺激感。 但最前线的年轻人从未完全逃离,与警方保持大约50到100码的距离。 下午4:20——警察设法把两辆公交车弄到广场上,似乎是作为他们在东翼的路障。 下午4:40——更多的警察从西边进入广场。在南边通向广场的主道路上,有数以千计的人群,不过当时似乎只有大约300人处于严重危险中。 在俯瞰交叉路口的平台上,就在城市中心的地标——毛泽东巨大雕像的凝视庇护下,站着数十人。他们就像检阅游行的元帅。 在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物的6楼,聚集在一起的旁观者对于这些“元帅”是谁,有着不同的意见。大家似乎一致认为的是,一些人是医务人员,一些人是党的领导人。不管怎样,当警察在下午4:55分把学生从广场赶走时,他们进了四川省展览馆。警察似乎暂时离开了广场,在侧翼最后一搏。那一刻,看不见警察,人群也变得稀疏。结束了? 下午5:00——部队实际上依然还在附近,在广场两侧向后方移动。一片平静。然后部队再次出现在广场的周边,用几颗催泪弹控制了局面。” 某大学的孟姓工程师请求道:“请把这个消息告诉世界。我们的政府腐败。” 中医学院30岁的会计明心(音)解释说:“我们支持赵紫阳。如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最终肯定会获胜。我们不喜欢李鹏。赵说,他将结束腐败,不让他的儿子和其他党的领导人的子女牟利。” “自从1919年的学生运动以来,人们一直在说同样的话 ——唯有民主与科学可以救中国。在中国,法律并不是人人平等。党的领导人的孩子,无论做错什么事,都不会受到惩罚,”他说。 我问他,既然民众是多数,为什么不将警察制服。 “在成都,这是新事物。我们没有这样的战斗的经验。人们很害怕。但我们不能再忍受了,所以我们加入了。如果警察向人们开枪,他们就会变得更勇敢,并去战斗。我们医学院/医院的院长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参与学生示威,就会受到惩罚。这是真的。他们在布告栏上贴了通知。” 一片困境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这些对抗是激烈的、致命的、意义非凡的;而另一方面,它们只发生在一个巨大的大都市的中心。有一次,我想暂时远离所有的催泪瓦斯和行动,我去了城市的另一部分,去一家小商店买了一些东西。每个人都在忙着做他们生意,好像市中心什么事也没发生。 事情很快传开了,但人们不知道被抓的学生被带去了哪里。有传言说抗议者被关押在某一个派出所里,于是一大群人聚集在外面。最后,人们确定学生根本就不在那里。然而,在愤怒中,人们放火烧了派出所。 三辆消防车从夜色中开来,警声大作。人们的第一直觉是闪到一边给救火车让道。但随后,我可以看出人群又“改变了主意。”就好像在说,“等一下,我们故意放的火,所以我们不想让这辆消防车把它灭了。”于是人群包围了消防车,驱赶消防员,把消防车推翻,然后点燃了消防车。 6月5日上午12:15,我写了如下: “街上到处都是人,一片混乱。” “当我沿着人民南路走向广场时,我开始见到倾倒的垃圾桶和路边的栏杆。距离毛泽东塑像一个街区的地方,年轻人正在建造一个简陋的路障。最终,我壮起胆子从广场中心穿过,满地都是碎玻璃和垃圾。 “看不见有警察,但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扬声器播放公告,一个声音说到:“我们五分钟后就来抓你。”又一阵恐慌爆发了,人们都纷纷逃走。” “大约午夜12:15分的时候,我在广场往右转,看见路上有燃烧的物体。两辆城市大巴,也许就是下午5点左右我看到的警察拖过广场作为路障的那两辆大巴,烧的只剩车架了,轮胎仍在燃烧。再远一点,一辆三轮警用摩托车也在燃烧,然后我意识到我正在走过的街区有一半着火了。” “年轻人打烂窗户、摧毁建筑物,以表达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成都体育大学的一位没有参与抢劫的学生告诉我:‘人们正在燃烧建筑物,因为政府不好。戒严是一个错误。我们不喜欢它。’” “三辆消防车从广场的方向开过来去扑灭熊熊大火。但当他们停下来,连接水管并对准火焰时,人们包围了消防车,并在五分钟之内将其中一辆点燃,并将另一辆翻过来!难以置信。人群吼叫着表示赞同。五分钟后,催泪瓦斯罐头开始爆炸,人们逃离,这种恐慌情绪并未停止,因为爆炸不断发生并且越来越靠近——四,五,六个。” 我接着写道:“这是一个有趣的教训。从当局角度看,这展示了事情如何‘失控’,甚至可以‘证明’他们的论点,即骚乱是‘少数暴徒’或‘几撮不良分子’造成的。当局对于和平示威出重拳,激怒了他们。在开始实行强硬路线后,他们无法退缩,只能严厉打击。愤怒的人们,开始抢劫、放火。当局不能让建筑物就这么被烧毁,所以他们派出消防车。当人们把这些都点燃后,催泪瓦斯就来了。当局一旦开始犯错,并坚持下去,剩下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我一路走回人民南路并向锦江边往南走时,似乎有数百人仍然逗留在各处,仍然有很多人喝着汽水和啤酒、吃着冰淇淋,聚集成群讨论当前的情况,一直到锦江宾馆都是这样。 这是在凌晨1点45分之后了。” “泛光灯照射下的毛泽东雕像,随着烟雾弥漫在灯光照射的空间内,仿佛一个种怪异的象征,像看上去像陷入一片困境之中。” 几天后,19岁的成都大学学生陈静(音)告诉我,仅仅是他的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就有20名学生在6月4日和5日在与警方的混战中死去,大约有130人被抓。这些数字无法得到确认。 一袋袋土豆 在对峙的第二个晚上,我去了锦江宾馆。我天真地想,我也许可以拿到一份《人民日报》,得到一篇关于北京、成都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的书面报道。 当我在酒店时,发生大骚乱。保安人员将我们所有人推入酒店并锁上门。他们还锁住了通常一直开着的酒店大门。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每个人都到面向酒店正面房间的阳台上观看。 一大群男人破门而入,挤满了底层。他们与保安人员对抗,并开始从酒店巨大的大堂窗户扔石头。他们拿来一张8x10的胶合板点燃,讽刺地是,那上面画着的是西藏的旅游广告,然后将它滑到酒店大门门缝下面。我们是否会被锁在一家着火的酒店里终结一生?我在酒店里疯狂地跑来跑去,想弄清楚如何逃生。 我回到我之前待着观望事态的那间房间的阳台上。不久,有六辆卡车载着看起来像是士兵的人进入大院。他们没有持枪,但似乎有类似刺刀的武器。他们与我过去两天见过的武装警察不一样。有一个人非常醒目。他穿着不同的制服,有一把套在枪套里的手枪。 这些士兵跳出来,见一个抓一个。真是一片混乱。大多数示威者、袭击者和围观的人都跑了出去,但大约有三十多人被抓,不管他们是破坏了财产还是只是看热闹的,士兵们不知道也不关心。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我们惊恐地看到这些士兵们殴打、虐待被捕的人。他们要每一个人向前迈出一步,双手绑在身后。他们给他们拍了照片,问了一些问题,然后把他们头朝下扔到水泥地的停车场。他们的头骨脑袋撞到地面发出的嘭嘭声,令人毛骨悚然。 我受不了了。我跑到酒店的大堂,那里全是碎玻璃,被砸得稀巴烂。我发现士兵的领导正和其他的士兵站在周围。我走到他面前,开始用英语对他喊:“你不能这样做!你这是在没有任何正当程序的情况下杀人。”我也不确定自己具体说了什么,但我不会说普通话,而他不会说英语。很快,一些警卫把我赶走了,我又回到了阳台,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在他们“处理”完所有新的被捕者之后,士兵们又将他们扔到他们开来的其中一辆大卡车上,就像他们是一袋袋土豆。 如果那时那些人还没有死,那么压在下面的人很可能会窒息而死。凌晨3点刚过,他们就把车开走了。我不知道他们当中死了多少人。 第二天,武装部队坐着卡车在市中心转圈,抗议活动就此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无论这意味着什么。 我写下了我的经历,然后去了锦江宾馆的商务中心。我花了一大笔钱(可能是10美元)将文章传真给了《底特律新闻》。我当时并不知道传真是否发成功了。但是《底特律新闻》在6月8日发表了我的报道,标题是《另一个遭受了死亡与混乱的城市》。正是通过这篇文章,我的家人发现我还活着。 ---ANDY LEVIN 图1:1989年春,学生和青年工人在成都天府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前展开示威活动。6月4日,与北京和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示威活动也遭到了政府的镇压。 图2: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举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暴君,人民绝不原谅你”。 图3: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与人民武警对峙。 图4: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或是水泥块,警察把催泪弹投入人群进行反击。

预览
预览
预览
预览

相关信息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8

图5:1989年6月4日,安迪·莱文在日记中写道:“尽管有催泪瓦斯的刺鼻气味,但在人群的外围却有一种节日的气氛。” 图6:1989年6月,成都,围观示威的人群。 图7: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放火烧了派出所,点燃了消防车和其他车辆。 图8:成都抗议活动中确切的死亡人数不得而知。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44:25

“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8 07:11:38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事件(组图) 世界媒体捕捉到了198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场抗议和镇压。但在中国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抗议。北京的学生绝食数日后,在四川成都,学生们开始在天府广场绝食。 NPR长期在中国的记者Louisa Lim说,中国政府这25年来在竭尽所能要抹去人们对这场抗议 的记忆。在Lim出版的新书《失忆的人民共和国》中,讲述了1989年如何改变了中国,及中国在其

China Deviants

China Deviants

2025-05-07 18:25:31

说到「纪念六四」,你脑中会浮现什么? 蜡烛?广场?沉默?还是——一句「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 但如果纪念不一定要严肃、悲伤或沉重呢? 如果,我们可以用说故事、画图、创作、一起做点什么新的方式,来记得那件从来没被好好讲完的事—— 你会来参加吗? 在六四事件36周年的此刻,我们想邀请你,重新想像纪念的可能: 不只是沉默的烛光悼念,也许可以是故事、创作、还有更多形式…… 这场创意工作坊不是严肃的历

Jackson王中伟

Jackson王中伟

2025-05-07 12:53:24

已经36年了,这场天安门上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极大影响了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被验证其不是一个合格的制度,在全世界遭到唾弃。 可36年了,中国人民仍然在中共的践踏之下。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英雄,抗争者,甚至死士。 中国人“五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庞大的地域和人口体量,导致转型民主化显得尤为艰难。 但中国人不会放弃,我不会放弃。 此生无悔,矢志不渝的抗争,我要见到中共倒塌! 我 !要 见

评论 0

相关信息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8

图5:1989年6月4日,安迪·莱文在日记中写道:“尽管有催泪瓦斯的刺鼻气味,但在人群的外围却有一种节日的气氛。” 图6:1989年6月,成都,围观示威的人群。 图7: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放火烧了派出所,点燃了消防车和其他车辆。 图8:成都抗议活动中确切的死亡人数不得而知。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44:25

“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8 07:11:38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事件(组图) 世界媒体捕捉到了198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场抗议和镇压。但在中国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抗议。北京的学生绝食数日后,在四川成都,学生们开始在天府广场绝食。 NPR长期在中国的记者Louisa Lim说,中国政府这25年来在竭尽所能要抹去人们对这场抗议 的记忆。在Lim出版的新书《失忆的人民共和国》中,讲述了1989年如何改变了中国,及中国在其

China Deviants

China Deviants

2025-05-07 18:25:31

说到「纪念六四」,你脑中会浮现什么? 蜡烛?广场?沉默?还是——一句「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 但如果纪念不一定要严肃、悲伤或沉重呢? 如果,我们可以用说故事、画图、创作、一起做点什么新的方式,来记得那件从来没被好好讲完的事—— 你会来参加吗? 在六四事件36周年的此刻,我们想邀请你,重新想像纪念的可能: 不只是沉默的烛光悼念,也许可以是故事、创作、还有更多形式…… 这场创意工作坊不是严肃的历

Jackson王中伟

Jackson王中伟

2025-05-07 12:53:24

已经36年了,这场天安门上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极大影响了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被验证其不是一个合格的制度,在全世界遭到唾弃。 可36年了,中国人民仍然在中共的践踏之下。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英雄,抗争者,甚至死士。 中国人“五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庞大的地域和人口体量,导致转型民主化显得尤为艰难。 但中国人不会放弃,我不会放弃。 此生无悔,矢志不渝的抗争,我要见到中共倒塌! 我 !要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