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0 06:12:20
“八六学潮”的平息 北京的元旦大游行,基本上可以算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高潮了。虽然这次学潮蔓延到很多大城市,但到了1月中旬,各大城市的学生运动都渐渐平息了。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为啥这么声势浩大的运动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平息了。俺琢磨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学生缺乏经验 这是建国以 来,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显然,参与的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没有建立学生组织 在“86学潮”中,虽然很多高校都搞了示威游行,但是都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推动。人气就容易散去。 大概是吸取了1986年的教训,到了“六四运动”的时候,北京的高校就成立“高自联”这一学生组织。 ◇政治诉求的不足 虽然上海和北京这两地的学生,都提出各自的要求。但由于他们缺乏经验,这些政治诉求没有做到广为人知。而且不同城市的学生,提出的政治诉求各不一样,缺乏统一性。 ◇缺乏足够好的契机 “八六学潮”的契机,说白了就是中科大的学生对人大代表选举不满而爆发的。这样一个契机,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而89年的契机是胡耀邦逝世,其影响力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临近春节 在北京的元旦大游行之后,距离春节已经比较近了。要知道,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是当地人。一旦临近春节,很多人都开始准备回家过年,没有精力再搞学运。 ★“八六学潮”的影响 虽然“八六学潮”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其影响非常深远。 ◇对朝廷的影响 这次运动直接促成了皇帝被废。胡耀邦被废黜之后,朝廷高层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保守派短期内占了上风。 ◇对知识界的影响 这次学生运动让当时的邓太上皇非常生气。在12月30日的朝廷高层会议上,老邓特地点了三个人的名字,要求把他们开除党籍。以下是老邓的原话(摘自《邓小平文选》): 我看了方励之的讲话,根本不象一个共产党员讲的,这样的人留在党内干什么?不是劝退的问题,要开除! ...... 对于那些明显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这次就要处理。可能会引起波浪,那也不可怕。对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处理要坚决,他们狂妄到极点,想改变共产党,他们有什么资格当共产党员? 方励之是科学家,前面介绍过了。刘宾雁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兼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王若望也是作家(此人被老蒋关过,被老毛关过,“六四”又被老邓关过)。他们仨都是天朝知识分子中的活跃民主人士。 老邓通过此举传达了一个信号,来警告那些政治活跃的知识分子。所以,在“八六学潮”之后的一段时间,知识界的风气变得沉闷了。这个沉闷的气氛,大概一直持续到1989年。 ◇对大学生的影响 对大学生而言,这次运动可以看作是一次彩排。不少参与的大学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应用到2年半之后的六四运动中。另外,很多参与者后来也成为六四运动的骨干分子。 ---编程随想:“八六学潮”始末
2025-04-25 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