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华

吴仁华

#1989年#六四事件#政法大学

89年4月29日政法大學研究生項小吉(后出任高校学生对话团团长)在“对话”会上说,這次會議由北京市學聯組織,到會發言同學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北京廣大學生意見,所以只屬於小型座談會。左一是香港星岛日报记者蔡淑芬。#图说八九六四 http://t.co/Ex2r3QynQZ

预览

相关信息

王丹

王丹

2025-05-09 09:59:29

读书时间:评介戴晴的《邓小平在1989》(1) —吴国光的序言对戴晴书中观点的指正; —-戴晴提出来一个很奇怪的写作原则; —汪锋转达邓小平的一句话,能够证明邓小平有意推动民主吗?对此我有四点诘问。 链接是: 欢迎收看。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8

图5:1989年6月4日,安迪·莱文在日记中写道:“尽管有催泪瓦斯的刺鼻气味,但在人群的外围却有一种节日的气氛。” 图6:1989年6月,成都,围观示威的人群。 图7: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放火烧了派出所,点燃了消防车和其他车辆。 图8:成都抗议活动中确切的死亡人数不得而知。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7

小天安门:美国议员回忆成都“六四” 6月4日,跟北京和其他地方一样,成都也开始了政府的镇压行动。武警总队于凌晨进入成都市中心。大约50名在那里的学生在上午七点半左右被清场,有两人在混战中死亡。其余的学生被带走了。据我所听到的,至少有三人在此过程中死亡,100人受伤——可能更多。据我6月5日采 访的美国领事馆官员斯科特·贝拉德(Scott Bellard)说,最开始在成都没有真正的学生民主运动,但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44:25

“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8 05:57:17

“八六学潮”的平息 北京的元旦大游行,基本上可以算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高潮了。虽然这次学潮蔓延到很多大城市,但到了1月中旬,各大城市的学生运动都渐渐平息了。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为啥这么声势浩大的运动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平息了。俺琢磨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学生缺乏经验 这是建国以 来,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显然,参与的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没有建立学生组织 在“86学潮”中

China Deviants

China Deviants

2025-05-07 18:25:31

说到「纪念六四」,你脑中会浮现什么? 蜡烛?广场?沉默?还是——一句「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 但如果纪念不一定要严肃、悲伤或沉重呢? 如果,我们可以用说故事、画图、创作、一起做点什么新的方式,来记得那件从来没被好好讲完的事—— 你会来参加吗? 在六四事件36周年的此刻,我们想邀请你,重新想像纪念的可能: 不只是沉默的烛光悼念,也许可以是故事、创作、还有更多形式…… 这场创意工作坊不是严肃的历

评论 0

相关信息

王丹

王丹

2025-05-09 09:59:29

读书时间:评介戴晴的《邓小平在1989》(1) —吴国光的序言对戴晴书中观点的指正; —-戴晴提出来一个很奇怪的写作原则; —汪锋转达邓小平的一句话,能够证明邓小平有意推动民主吗?对此我有四点诘问。 链接是: 欢迎收看。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8

图5:1989年6月4日,安迪·莱文在日记中写道:“尽管有催泪瓦斯的刺鼻气味,但在人群的外围却有一种节日的气氛。” 图6:1989年6月,成都,围观示威的人群。 图7:1989年6月,成都,示威者放火烧了派出所,点燃了消防车和其他车辆。 图8:成都抗议活动中确切的死亡人数不得而知。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52:07

小天安门:美国议员回忆成都“六四” 6月4日,跟北京和其他地方一样,成都也开始了政府的镇压行动。武警总队于凌晨进入成都市中心。大约50名在那里的学生在上午七点半左右被清场,有两人在混战中死亡。其余的学生被带走了。据我所听到的,至少有三人在此过程中死亡,100人受伤——可能更多。据我6月5日采 访的美国领事馆官员斯科特·贝拉德(Scott Bellard)说,最开始在成都没有真正的学生民主运动,但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9 05:44:25

“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

朱韵和

朱韵和

2025-05-08 05:57:17

“八六学潮”的平息 北京的元旦大游行,基本上可以算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高潮了。虽然这次学潮蔓延到很多大城市,但到了1月中旬,各大城市的学生运动都渐渐平息了。可能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为啥这么声势浩大的运动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平息了。俺琢磨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学生缺乏经验 这是建国以 来,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显然,参与的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没有建立学生组织 在“86学潮”中

China Deviants

China Deviants

2025-05-07 18:25:31

说到「纪念六四」,你脑中会浮现什么? 蜡烛?广场?沉默?还是——一句「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 但如果纪念不一定要严肃、悲伤或沉重呢? 如果,我们可以用说故事、画图、创作、一起做点什么新的方式,来记得那件从来没被好好讲完的事—— 你会来参加吗? 在六四事件36周年的此刻,我们想邀请你,重新想像纪念的可能: 不只是沉默的烛光悼念,也许可以是故事、创作、还有更多形式…… 这场创意工作坊不是严肃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