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雪在家闲着,又把《泰坦尼克号》翻出来看了一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上有2200+人,但最后生还的只有705人,大部分乘客都葬身大西洋了。
对于如此规模的灾难,电影上给出了几个原因:
1.船体设计时为了美观,配备的救生船太少,远远不够全员逃生所需。当然,泰坦尼克虽然是首航,却号称永不沉没,有着最完美的设计。在白星公司的炒作下,说出港也就出港了。
2.船长急功
今天下雪在家闲着,又把《泰坦尼克号》翻出来看了一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上有2200+人,但最后生还的只有705人,大部分乘客都葬身大西洋了。
对于如此规模的灾难,电影上给出了几个原因:
1.船体设计时为了美观,配备的救生船太少,远远不够全员逃生所需。当然,泰坦尼克虽然是首航,却号称永不沉没,有着最完美的设计。在白星公司的炒作下,说出港也就出港了。
2.船长急功近利,想通过提前到达而载入史册,不断要求船员全速航行,即便是晚上视野不好,甚至可能产生幻觉的时候依然要求全速前进,当瞭望员看见冰山的时候,船体惯性太大,根本来不及避开,所以就撞上了。
3.当疏散乘客的时候,每艘救生船明明可以核载75人,但装头等舱乘客的救生船却只装了20个人。当时泰坦尼克号上装载了20艘救生船,如果每船装满的话,总共可救1500人,事实上却只生还了705人,更多人冻死在大西洋里。Rose回忆时悲哀的说:那么多人在水里呼喊时却没有一艘船来救他们,当几乎所有人都冻死了,才来了一艘船来寻找生还者。1500多人啊,最后只找到包括她在内的六个人。
前几天读美国史时也提到了泰坦尼克号,说当时无线电已经开始商用,但很多商家因为担心无线电设备会提高运营成本拒绝配备。泰坦尼克作为白星公司的超豪华邮轮配备了无线电设备,但因为绝大多数船都没配,所以能接收到无线电信号且离它最近的船,要四个小时才能赶到,而泰坦尼克却只有一个多小时不到两个小时的逃生时间。所以遇难人数才会那么触目惊心。试想,如果当时所有船只都装了无线电设备,可能更多人会活下来。
但大多数船不愿装无线电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电报早在1848年已经试验成功,因为其大幅提高通讯效率,很快就被全面推广商用。在泰坦尼克号航行的1912年,有线电报早已普及大西洋两岸,已有的通讯技术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即便无线电公司到处推广,却应者廖廖。
直到泰坦尼克号遇难,商家才看到无线电的重要性。当然,首批应用的依然不是商船或火车,而是新闻公司。因为当时泰坦尼克号沉没是人们最关心的新闻,谁能以最快速度获取新闻资讯,比如遇难者人数、姓名、赔偿情况,谁就能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然后新技术就有了广泛的应用场景,新技术的发明者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四百年来,新技术一直是美国发展的驱动力。只要发明了新技术,就总有人会将其快速推向市场,才有了今天的无数人为之渴望的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