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流动

我老家那个村,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底层人民画像,胆小,怕事,所以我们那个村历史上也没出过什么名人,隔壁村的血脉里,倒是出过一个副国级干部。 我所在组,也就是当年的生产队,贡献了我们村100%的大学生,甚至还出过一个上海高考第二名,没错,全村一共13个生产队,别的生产队到目前为止,一个本科生都没有。我们所在的四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本科生。 四组的隔壁就是五组,五组地理位置特殊,背靠漕运码头,几十年前我们那块漕运还很发达,所以五组的人利用漕运码头赚工分,在那个普遍贫困的年代积累了第一桶金,由于村委会也在五组,后来什么学车,招工,都是五组的人优先,别的组的只能干瞪眼。 所以到了八九十年代,五组的很多人纷纷在村里或者镇上谋了份差事,而四组的人,要么务农,要么服装厂踩缝纫机。日子过得相对凄惨的多。 四组背靠五组,自然更容易被欺负,小孩子都不在一块儿玩,我小时候过年,五组那边烟花嘎嘎放,我有一次问我奶奶,说 我们怎么不放,我记得奶奶愤愤地说,他们组有钱呀。 不过随着四组大学生的越来越多,攻守之势好像逆转了,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回国最大的改变,就是村长已经是四组的一个大学生了,我当年的同班同学。 我算了算四组出去的大学生,现在过得也都还行,有做医生的,有做飞行员的,有做华为码农的,人民教师,晶哥,基本上过得也都还行。五组或者别的几个组,没读大学的,现在。。。都挺难。 说句大实话,金字塔社会,你不读书,不卷,真的连吃剩肉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真要说到移民海外,我们整个村,目前就我知道的,真不多,我知道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前村长女儿,投资移民到澳洲。
我认识的很多华人家长都有一个观点,澳洲学校九点开学三点放学,学的太少了,想脱颖而出就得去外面补课。 我对他们说,如果澳洲也和中国一样,全民卷,你怎么保证你家孩子补补课就一定能脱颖而出? 有人问了,那普通白人为啥不卷,他们不想孩子出人头地当人上人嘛?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疯狂的卷。 这个问题也是我上班的时候,一位白人大姐问我的,说你们中国新移民为什么都这么努力工作? 原因自然是大部分老中人在金字塔社会下成长,每个人都必须向前冲才能生存下去。更何况在澳洲走技术移民拿身份的,本质上已经筛选过一批了。说难听点,基本都是卷王。到了发达国家,不卷白不卷,澳洲本地人三点放学,好机会,你学到五点不就行了。就这,都已经比国内毛坦厂中学半夜12点睡舒服多少倍了。 普通白人之所以不卷,原因也很简单,良好的分配制度保证了只要肯做,日子总过得还行,那我折腾个啥读书,差不多得了呗。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别看老登没文教,可是老登有选票,民主制度保证的不就是底层人的生活么?从这一角度,想当人上人,还真就得去光之国。但是别看华人家长嘴巴上说澳洲卷精英教育多累多累,真让他们回国卷毛坦厂做题大法,绝对是不愿意回去的,身体还是最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