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表达收缩
关注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小时前
11月5日,胡锡进近日在微博撰文表示,当前不少政府部门和机构在面对公众与舆论时,发言愈发谨慎,常以原则性或模板化的语言回应具体问题。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在敏感场合降低风险,但若成为长期习惯,就会削弱沟通效果,使信息传递失真,甚至让公众产生“说了等于没说”的感受。 他指出,如今许多官方表述的内容趋于雷同,成语套话频繁出现,语言缺乏新意与情感,难以引发共鸣。过度谨慎不仅会削弱权威发声的感染力,还会在社会层面形成“表达收缩”,不利于健康、理性的舆论生态。 胡锡进认为,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更需要具备自信、有力的表达能力,在国际舆论场上展现真实、开放和包容的形象。官方发言应在保持稳重的同时,敢于回应关切、善于解释问题,用真诚和人情味赢得信任。 他呼吁,政府机构应主动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用透明与互动取代模糊与回避。谨慎并非噤声,真正的舆论自信,来自“敢说、会说、能被听见”的勇气与能力。
#胡锡进
#官方发言
#舆论引导
#表达收缩
#沟通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