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程

fin
11个月前
Intel传说中的大招18A制程和台积电比到底是个啥水平我一直很好奇,最近终于有点线索了,从密度/良率/功耗稍微整理一下笔记 这十几年来,所谓的5nm3nm制程早就成了营销数字游戏,并不是真的做到了这么小,电路gate实际尺寸仍然是20nm,只不过gate等效密度标为3nm,等效密度才是横向比较的重要KPI之一 先说结论,intel 18A可能和台积电N3E制程密度相当,九月良率0.4 defects/cm2也在可控范围,可能需要4~6季度ramp up才能达到0.1 defects/cm2的比较理想的程度,在2025年,intel可能真的把和台积电的差距缩小到了一代以内 ISSCC 2025 会议日程最近刚出来,intel在缓存SRAM密度上透了个底,18A达到了台积电N3E的水平0.021um2,比台积电N2的0.0175um2还是略差一点(图中的台积电2nm 38.1Mb/mm2包括完整的SRAM macro,不能直接换算) 不过SRAM只是缓存,台积电5nm->3nm两代SRAM密度停滞没进步了(0.021um2),缓存密度不代表HP logic的密度,只能靠其他角度推测 在这季度intel earnings call上,intel说芯片HD密度(chip density)和intel 3比起来大概提升了30%(1.3x scaling),已知Intel 3密度160 MTr/mm2,和N4P接近,以此推测intel 18A的密度大概在 210 MTr/mm2,和台积电N3E的215MTr/mm2基本持平,和台积电N2比则要少15%以上 intel为什么能暂时缩小差距,其实是因为提前用了GAA + BSPDN技术储备,但即便如此SRAM也只能和台积电3~5nm 上一代FinFET技术密度打平,这也算是不错的策略,跳过把FinFET榨干到极致这一步,直接和台积电N2几乎同时开始下一代GAA技术,不管做的粗糙大小先实现出来再说 台积电在SRAM尺寸上停滞了两代,终于N2上能把SRAM做的更小,说明台积电在GAA技术上也获得了不小进步 最后的结果来看,18A和台积电N3E从logic密度和SRAM密度基本打平,也就是说intel应该是成功的把差距缩小到一代以内了,从时间线上甚至能在台积电N2出来之前做到几个月的制程密度并列领先 18A后等台积电N2出来那就是王者归来了,无论是SRAM密度还是logic密度,都有15%的领先 良率上就没啥好说的了,最近有一些rumor连芯片面积都不谈就说intel的良率只有10%云云,只能说抛开面积谈良率就是耍流氓,如果是H100这种800mm2级别的GPU大芯片,初期10%已经是很不错了。 一般谈良率都是单位面积多少defect,在9月的时候intel CEO Pat说过良率已经可以做到0.4 defects/cm2,相比台积电N5在初期的时候也是0.33defects/cm2并不算夸张,台积电大概花了5~6个季度提升到了0.1defects/cm2,intel应该也能做到类似的程度。 另一个传言说Broadcom说第一版在intel评估结果不达期望,这个就不好说是因为良率不理想还是其他因素了(比如功耗不达标),大概率和良率无关,毕竟良率改进是正常流程 就像当年三星瞒报自家4nm工艺的功耗问题,给高通做骁龙888直接功耗翻车,让高通高层震怒,从此以后即便是用三星制程也顶多是三星和台积电并行,这种内行都能翻车的事情,不在局中就很难判断了 另外一个intel代工潜在的问题就是PDK,也就是给外部客户用的PDK (Process Design Kit) ,broadcom用的据说不是1.0版本的PDK,也许这方面还做的不成熟,毕竟之前intel fab的PDK都是给intel内部用的 总体来说,intel的18A可能没有惊喜,但也算是真的拉近了和台积电的差距,Pat的自救心血值得尊重。 Intel芯片制造其实对地缘政治,和整个AI芯片热潮代工体系来说,都是潜在影响不小的事情,也算是万众瞩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