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断层

Susan STEM
20小时前
关于80后一代面临的债务危机与职业断层:一场结构性塌方 我对“房子”这件事的警觉,始于十年前的一次国内旅行。那时我正在湖南各地旅游,主要是吃米粉。让我惊讶的是,不管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小县城,还是三线城市,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看到高耸入云的新楼盘,一排排整齐划一、密度惊人。太多了。 后来在美国地产公司短暂工作的一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疑虑。我了解到高层住宅一旦进入老化阶段,维修成本并不是简单的“粉刷翻新”,而是系统性灾难。电梯、通风、排污、老旧管线,每一项都可能是隐雷。一旦老化,修复几乎不可行,甚至代价远高于重建。 而当我看到身边同龄人为了结婚、成家,不得不“上车”…后来的事情都知道了。 然而,房子不是最大的坑。 对于85、90后来说,最大的危机,其实是“职业生涯的不可持续性”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我们接受的是“只要好好上学,就有好工作”的那一套信念教育。但现实早已反转:过去几十年培养的“稳定职业路径”正在迅速瓦解。AI崛起、全球供应链重构、知识过剩与岗位虚化,导致原本可以支撑30年职业生涯的路径,如今只能撑到十年。 这一代人面临的不是“换工作”,而是“职业根基被连根拔起”。 不可持续的全球化承诺,正在崩塌 我在某个节点彻底转变了世界观,是因为我意识到全球化模式并不具备永续的内在逻辑。从制造业转移到资本流动,从教育出口到文化同质化,整个系统都建立在无限增长的假设之上。但资源有限、社会信任结构有限、生态承载力有限——这个系统注定走向自我矛盾与结构内爆。 而我们这一代恰好是“旧逻辑的最后一批学生”。高考刚结束。无数天坑专业还在招生。 最神奇、也最令人恍惚的是,就在整个社会结构开始摇晃,传统路径逐一崩塌的时候,人工智能恰恰在这一刻“降临”。这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虚幻感——仿佛现实像游戏一样突然换了引擎,一切熟悉的秩序都变得不可依赖。过去几十年,我们所理解的世界,是可以靠学历、行业、努力一步步累积的线性路径;而如今,AI的出现直接引入了一种指数级的外部变量,让个体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取曾经需要十年积累的知识与能力。这不仅是工具的飞跃,更是一种结构压缩力的爆发,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能力”、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人”。 但当我们把目光从当下拔高来看,这种“技术飞跃与结构动荡并存”的现象其实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文明的周期性律动。从印刷术之于宗教改革,蒸汽机之于封建解体,到互联网之于冷战格局重塑,每一次技术爆发都不是在“稳定时期”降临,而恰恰是在人类旧有秩序开始摇晃之际诞生——仿佛技术不是“进步”,而是对结构性危机的深层回应。 Peter Thiel都叫马斯克别折腾些有的没的,社会问题只有技术飞跃能解。 其实对个人来说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35岁以上,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