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科学研究
关注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日报
1周前
马铃薯和番茄竟然是近亲
当你掰开一个热气腾腾的蒸土豆,或者将炸得金黄酥脆的薯条蘸着番茄酱送入口中时,有没有想过,马铃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马铃薯的身世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曾是困扰科学界许久的“悬案”。不久前,国际学术期刊
#马铃薯起源
#蒸土豆
#薯条
#番茄酱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搜狐新闻(镜像)
1周前
【国内首例 #陨石猎人计算寻回火流星陨石 :每年投入十几万 无法全部捐献被误解为谋私利】5月28日21时许,一道爆闪强光划破广东、海南多地夜空,数秒后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出。不少人还没来得及记录,光芒就已消失无踪。陨石猎人步凡还清晰记得找到这颗火流星陨石的场景——碎裂的岩石上有着新鲜的熔壳和熔流线、内部呈现灰白色,这无一不昭示着它就是陨石,但他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手在发抖,“像是在做梦一样,我还掐了掐自己确认”。绝大部分火流星在天空中就会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体积较大的流星体,可能会有部分残骸落到地面成为陨石。这颗曾被认为“消失”的火流星陨石,由步凡、陈金龙与吴胜强于今年6月1日,在茂名成功寻获并挖掘。“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找到火流星的陨石,和中彩票的心情一样。”吴胜强感慨,他从未见过主体这么完好、这么精美的陨石。经确认,该陨石总重达423kg,已获国际陨石学会正式命名为“Maoming”(茂名),该陨石是目前国内目击降落的第二大单体重量的普通球粒陨石,也是国内首例经由爱好者科学计算并定位回收的火流星陨体。国际陨石学会会员王子尧表示,此前尚未有任何一个火流星陨石是陨石爱好者按照视频信息和目击报告寻获到的。步凡称,寻找陨石最大的难点是火流星飞行至一万五千米左右的高空时就不再发光,只能依靠光线消失前的飞行路线、地面投影来分析落点,还会受到高空风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中科院专家徐伟彪肯定了茂名陨石的科学价值:“这是一颗非常新鲜的目击陨石,也是非常罕见的目击陨石,它的科学意义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它没有受到太多的地球上的影响,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目前他们已向中科院等十余家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捐赠了茂名陨石的研究样本,收到了部分机构出具的捐赠证书。尽管如此,陨石猎人们还是难逃“谋私利”“自导自演”的质疑。猎陨是个小众的爱好。步凡强调,很多人是抱着猎奇、一夜暴富的心理去猎陨的,但猎陨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在猎陨圈被奉为圭臬的一个词是“十猎九空”,步凡一年里有200多天都在环境恶劣的无人区里风餐露宿、寻找陨石,每年投入十几万元,但从未想过放弃。当晚,步凡刚结束一次青海无人区的猎陨行动,还未能在家好好休整就第一时间开始在网上搜寻它的踪迹,私聊网友得知拍摄的地点后,又马不停蹄地根据监控角度和方位进行计算。尽管当时不少相关人士判断,这颗火流星很有可能在天空中燃烧殆尽或是会掉入海里,步凡还是坚信自己计算后得出的结论——陨石应落在陆地上。5月29日,步凡赶至广州,与东北陨石猎人陈金龙、广州本地陨石爱好者吴胜强集结成一支“猎陨团队”。他们到湛江、海南等地实地测量,分头走访,找附近的居民了解情况、调监控,分析视频资料,“我们不停地向村民解释、征求同意,但经常会碰壁,毕竟监控视频可能存在隐私方面的问题,也有人会担心我们是骗子”。两日后,三人沿着计算轨迹,一边使用无人机观察,一边分头徒步寻找。终于,他们在一个果园附近发现疑似陨石坠落后形成的大坑,周围散落着一圈呈放射状分布的红土,坑壁上还有明显的黑色痕迹。步凡介绍,陨石掉落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概率都是相同的,但位于荒漠地带的无人区易于陨石的保存和发现。“运气不好时,可能计算的偏差有几十公里,有时甚至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在山上找,却始终一无所获。”有次步凡独自骑着摩托车在沙漠时,斜坡上摔了跤,脚被压在车下无法抽出,还听到“嘣”的一声,像是骨折了。但无人区没有信号,他只好缓了缓,忍痛把摩托车扶起来骑出荒漠。最重要的是,猎陨不仅非常费钱,收入也极不稳定。步凡每年越野车油钱要花去几万元,无人机设备也花了三四万元。“刚开始为了省油钱不敢跑高速,天天吃白水煮挂面,就着老干妈、蒸红薯。每天睡在车里,两个月不洗澡都算正常的,洗头也是痒到无法忍受才去洗。”陈金龙也表示,自己猎陨已有3年,挣的钱都投进去了,中途还因资金紧缺想过放弃。不同陨石的价格相差极大,寻获的陨石十有八九都是普通球粒陨石,价格只有几元/克。而稀有的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的价格可以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克。“我曾经卖过一颗品相上乘、十分稀有的铁陨石,那次我赚了小几十万元,也是至今为止赚得最多的一次,但这个概率几乎是千分之一,有人猎陨几十年都没亲眼见过铁陨石。”他人眼里猎陨极不划算的爱好,对于步凡而言,这是一份两全其美的“天选工作”。他之前就喜欢户外运动,经常开着越野车带妻子孩子到处玩,而猎陨恰好能让他既有收入又做自己想做的事。步凡指出,很多人对陨石猎人有误解,觉得都是为了谋利,也有人认为陨石应该无偿上交。他坦率回应:“这是我们的职业,在猎陨过程中不仅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还可能会遇到生命危险,如果都无偿捐献出去,我们的生活该怎么办?”其还称,其实陨石猎人很愿意为科研机构捐献陨石,一方面能得到专业认可,另一方面对国家科研也有帮助,不仅能填补样本库的空白,而且快速回收“目击坠落陨石”后,还可避免样本受地球环境污染,提升研究价值。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37065590_121019331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5AxylSIY#搜狐新闻
#陨石猎人
#火流星陨石
#茂名陨石
#科学研究
#经济投入与误解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新华每日电讯
1周前
科学家提取近海淡水,全球缺水问题有解了?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今年5月起提取大西洋的近海淡水进行研究,尝试为全球缺水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大西洋
#淡水提取
#全球缺水问题
#科学研究
#国际合作
分享
评论 0
0
中工网-新华网
1个月前
我国科学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中国科学家
#阿波罗盆地
#41.6亿年
#月球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新华网
1个月前
阿根廷研究人员水下科考发现一批海洋新物种
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18日宣布,初步研究显示,阿根廷研究人员在近期开展的水下科考活动中发现了约40种海洋新物种。
#阿根廷
#海洋新物种
#科学研究
#水下科考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1个月前
英媒:猫也会得“痴呆症”,新研究带来治愈曙光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猫咪也会像人类一样患上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症,这一发现有望推动该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猫咪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症
#科学研究
#医学进展
分享
评论 0
0
王朔
1个月前
蚊子是谁设计制造的,这么牛逼! 研究透蚊子就能造福人类。
#蚊子
#生物工程
#科学研究
#疑问
#期待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新华网
2个月前
新型纳米抗体有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借助源自大羊驼的抗体,设计出一种可注射给药且副作用较少的新型纳米抗体,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法国
#精神分裂症
#纳米抗体
#大羊驼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3个月前
远古发现丨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约1亿年前“僵尸昆虫”
远古发现丨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约1亿年前“僵尸昆虫”-
#远古发现
#僵尸昆虫
#科学研究
#古生物
#化石
#中国科学家
分享
评论 0
0
蓝点网
3个月前
#NASA 开放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1.5TB 观测数据供科学家和爱好者们追踪大质量星系演化、绘制宇宙再电离图和将暗物质与可见物质联系起来。 目前首期数据已经可以公开下载,数据集合计 1.5TB,有兴趣的用户可以下载看看。 下载地址: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大质量星系演化
#宇宙再电离
#暗物质
#NASA
#科学研究
#观测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个月前
美议员焦虑:没钱研究癌症,落后中国
#美议员
#癌症研究
#财政预算
#中美竞争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3个月前
我国科学家提出对二甲苯合成新工艺
我国科学家提出对二甲苯合成新工艺-
#二甲苯
#合成新工艺
#中国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
3个月前
三代科研人的“薯光接力”
#科研
#农业发展
#科技进步
#产业创新
#种植业
#马铃薯
#科技接力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光明日报
3个月前
科学家揭秘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关系
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影响。这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此前未曾发现的关联?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郑博带领由中法德多名学者组成的国际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题为《大气污染影响全球甲烷收支的趋势和年际变化》的重要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减污和降碳的融汇,为“减污降碳”赋予了全新内涵,为气候与环境政策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和启发。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新华社
3个月前
我国科学家研究揭示多模态大模型概念表征机制
记者6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联合团队在《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相关研究,首次证实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自发形成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物体概念表征系统,为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构建类人认知结构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理论框架。
#多模态大模型
#概念表征机制
#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家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国防聚焦
3个月前
开展十余项空间科学研究,神二十“出差周记”上新
#空间科学
#神舟二十号
#出差周记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3个月前
《Science》:牛磺酸「抗衰老神话」破灭?
#牛磺酸
#抗衰老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王局志安
3个月前
5月14日,Science《科学》°在其线上新闻专栏Science Insider 报道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发现:近3年来,利用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等公开数据库发表的低质量论文数量激增,其中超过92%的论文由中国研究人员贡献。这一现象被认为与“论文工厂”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滥用密切相关。
#科学研究
#低质量论文
#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中国研究人员
#论文工厂
#人工智能滥用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3个月前
吃什么能改善睡眠? 2025年,日本筑波大学发表在《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同的饮食会显著地影响睡眠的质量、时长等,比如总能量、脂肪和钠的摄入量越多,总睡眠时间越短,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越多,总睡眠时间就越长。 具体来说,饮食中纤维含量较高的人入睡更快,入睡后醒来的次数也更少;蛋白质摄入最多的人,每晚平均多睡15分钟。 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4825名参与者的睡眠和饮食数据,分析了与睡眠相关的营养成分,包括总能量、蛋白质、总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钾、膳食纤维及钠钾比。 最终分析发现: 一、会导致睡眠时长增加的营养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 二、会导致睡眠时长减少的营养素:总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钠。 三、会导致醒来次数增加的营养素:总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钠。 因此,要想改善睡眠质量,适当多吃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尽量避免吃得太油腻(总脂肪)、吃得太咸(钠)。
#饮食与健康
#改善睡眠
#科学研究
#睡眠质量
#健康饮食
#日本筑波大学
#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
#营养与睡眠
#蛋白质摄入
#膳食纤维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新华网
4个月前
研究揭示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神经细胞功能机制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由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得到的神经细胞发现,细胞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及其构成比例变化会对神经细胞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旗下《交叉科学》杂志上。
#多不饱和脂肪酸
#神经细胞
#功能机制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4个月前
褪黑素类保健食品测定有了新依据!一图读懂
#保健食品
#褪黑素
#科学研究
#新依据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4个月前
近日,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Immunity》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高脂饮食会迅速损害肠道免疫细胞,尤其是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并损害ILC3产生IL-22的能力,IL-22对维持肠道稳态至关重要,从而导致肠道屏障完整性受损,并增加肠道炎症。 此外,不同脂肪酸对肠道功能影响不同,饱和脂肪酸通过氧化代谢损害ILC3的功能,而不饱和脂肪酸则通过促进脂肪滴形成来维持IL-22的分泌。
#墨尔本大学
#高脂饮食
#肠道健康
#肠道免疫
#天然淋巴细胞
#炎症
#免疫系统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rainbow7852
4个月前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确保政府科学家研究“适当”的科学
#特朗普
#行政命令
#科学研究
#政府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科技日报
4个月前
新研究揭秘3.2亿年动物大脑进化路径
当人们提到高智商动物时,通常会想到猴子、猩猩等灵长类,或宠物狗、海豚。但鸽子或麻雀等鸟类,其实也展现出了媲美灵长类的工具使用和社会认知能力。
#动物大脑
#进化路径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日报
4个月前
"咄咄逼人"的陈振华和他的科研人生
陈振华在试验现场。 彭建辉摄 午夜时分,军事科学院某部一间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研究员陈振华聚精会神地修改一项科研设施的建设方案。 “我们要积极对接实战需求,为强军兴军贡献科研力量。”陈振华深
#陈振华
#科研人生
#科学研究
#科研人员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